起初,武后能够屈身忍辱,顺从皇帝的意愿,因此皇帝排除众议立她为后;等到她得志后,就专擅作威作福,皇帝想要做什么,动辄被她牵制,皇帝非常愤怒。有个道士郭行真,出入皇宫,曾经施行诅咒害人的厌胜之术,宦官王伏胜揭发了这件事。皇帝大怒,秘密召见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商议。上官仪趁机说:“皇后专横放纵,天下人都不认同,请陛下废黜她。”皇帝也认为应当这样,立即命令上官仪草拟诏书。
皇帝身边的人急忙跑去告诉武后,武后迅速赶到皇帝面前诉说冤屈。诏书草稿还在皇帝那里,皇帝羞愧退缩,不忍心废后,又像以前一样对待她;又担心武后怨恨,于是欺骗她说:“我起初并没有这个想法,都是上官仪教我的。”上官仪先前担任陈王咨议,与王伏胜都曾侍奉过前太子李忠,武后于是让许敬宗诬告上官仪、王伏胜与李忠图谋大逆。十二月丙戌日,上官仪被关进监狱,与他的儿子上官庭芝、王伏胜一同被处死,家产被没收。戊子日,李忠在流放地被赐死。右相刘祥道因与上官仪关系友好,被免去政事,改任司礼太常伯;左肃机郑钦泰等众多朝廷官员被流放贬谪,都是因为与上官仪有交往。
从此,皇帝每次处理朝政,武后都在帘后垂帘听政,政事无论大小她都要参与。天下大权全部归于皇后,官员的升降、百姓的生死,都由她决定,皇帝只是拱手无为而已,朝廷内外称他们为“二圣”。
太子右中护、检校西台侍郎乐彦玮、西台侍郎孙处约一同被任命为同东西台三品。
麟德二年乙丑(公元665年)
春季正月丁卯日,吐蕃派遣使者入朝觐见,请求再次与吐谷浑和亲,还要求获得赤水地区作为畜牧之地,皇帝没有同意。
二月壬午日,皇帝从京师出发;丁酉日,抵达合璧宫。
皇帝谈及隋炀帝,对侍臣说:“隋炀帝拒绝劝谏而亡国,朕常常以此为戒,虚心寻求劝谏;但最终却没有劝谏的人,为什么呢?”李积回答说:“陛下所做的事情都很完美,群臣没有可以劝谏的地方。”
三月甲寅日,任命兼司戎太常伯姜恪为同东西台三品。姜恪是姜宝谊的儿子。
辛未日,东都乾元殿建成。闰月壬申朔日,皇帝抵达东都洛阳。
疏勒、弓月部落带领吐蕃军队入侵于阗。朝廷命令西州都督崔知辩、左武卫将军曹继叔率领军队援救于阗。
夏季四月戊辰日,左侍极陆敦信兼任检校右相;西台侍郎孙处约、太子右中护、检校西台侍郎乐彦玮一同被免去政事。
秘阁郎中李淳风认为傅仁均的《戊寅历》推算日益不准确,于是增删刘焯的《皇极历》,重新撰写了《麟德历》;五月辛卯日,朝廷颁布施行《麟德历》。
秋季七月己丑日,兖州都督邓康王李元裕去世。
皇帝命令熊津都尉扶馀隆与新罗王金法敏摒弃旧怨;八月壬子日,两人在熊津城结盟。刘仁轨带领新罗、百济、耽罗、倭国的使者渡海向西返回,准备参加泰山封禅大典,高丽也派遣太子福男前来陪同祭祀。
冬季十月癸丑日,皇后上表说:“封禅的旧礼仪中,祭祀皇地只时,太后作为昭配,但却让公卿大臣代为祭祀,礼仪不够完备,到封禅那天,妾请求率领内外命妇进行奠献。”皇帝下诏:“在社首山举行禅礼时,由皇后担任亚献,越国太妃燕氏担任终献。”壬戌日,皇帝下诏:“封禅坛上设置的上帝、后土神位,以前使用禾秆、陶制礼器等,都应改用茵褥、青铜礼器,其他郊外祭祀也按照这个标准执行。”又下诏:“从今以后,郊外祭祀、宗庙祭祀和宴会,文舞使用《功成庆善之乐》,武舞使用《神功破阵之乐》。”
丙寅日,皇帝从东都出发,随从的文武官员和仪仗队伍,绵延数百里不断。沿途设置的营帐,遍布原野。东自高丽,西至波斯、乌长等国前来朝会的使者,各自率领下属随从,他们的毡帐、牛羊驼马,塞满了道路。当时连年丰收,一斗米只卖五钱,麦子、豆子便宜得不需要在市场上售卖。
十一月戊子日,皇帝抵达濮阳,窦德玄骑马随从。皇帝问:“濮阳被称为帝丘,为什么呢?”窦德玄无法回答。许敬宗从后面策马赶到前面说:“从前颛顼曾居住在这里,因此被称为帝丘。”皇帝称赞他说得好。许敬宗退下后,对别人说:“大臣不能没有学问;我看到窦德玄无法回答,心里实在为他感到羞愧。”窦德玄听到后,说:“人各有能有不能,我不强硬回答自己不知道的事情,这正是我的长处。”李积说:“许敬宗见识广博,确实很好;窦德玄的话也有道理。”
寿张人张公艺九代人同居一处,北齐、隋朝、唐朝都曾表彰过他的家门。皇帝经过寿张时,前往他的住宅,询问他能够九世同居的原因,张公艺写下一百多个“忍”字进献给皇帝。皇帝很赞赏他,赏赐给他丝帛。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