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亨二年辛未(公元671年)
春季正月甲子日,皇帝前往东都洛阳。
夏季四月甲申日,任命西突厥的阿史那都支为左骁卫大将军兼匐延都督,安抚招集五咄陆部落的部众。
起初,武元庆等人死后,皇后(武则天)上奏请求将她姐姐的儿子贺兰敏之过继给武士彟为子嗣,承袭周公爵位,改姓武氏,逐步升迁至弘文馆学士、左散骑常侍。魏国夫人(贺兰敏之的妹妹)去世后,皇帝见到贺兰敏之,悲痛哭泣道:“之前我上朝时她还好好的,退朝后就救不回来了,怎么这么突然!”贺兰敏之只是大哭不回应。皇后听说后,说:“这孩子怀疑我!”从此厌恶他。贺兰敏之相貌英俊,与太原王妃(武则天的母亲杨氏)私通;在王妃守丧期间,他脱下丧服,召来歌妓奏乐宴饮。司卫少卿杨思俭的女儿容貌极美,皇帝和皇后亲自挑选她做太子妃,婚期已定,贺兰敏之却逼迫奸污了她。皇后于是上表列举贺兰敏之前后犯下的罪行,请求将他流放。六月丙子日,皇帝下敕令将他流放到雷州,恢复他原本的姓氏。走到韶州时,贺兰敏之被用马缰绳勒死。朝中官员因与他交往而获罪,被流放到岭南的有很多。
秋季七月乙未朔日(初一),高侃在安市城击败高丽残余部众。九月丙申日,潞州刺史徐王元礼去世。
冬季十一月甲午朔日(初一),发生日食。
皇帝从东都前往许州、汝州;十二月癸酉日,在叶县围猎;丙戌日,返回东都。
咸亨三年壬申(公元672年)
春季正月辛丑日,任命太子右卫副率梁积寿为姚州道行军总管,领兵讨伐反叛的蛮族。
庚戌日,昆明蛮十四姓共二万三千户归附唐朝,朝廷设置殷州、敦州、总州三个州。
二月庚午日,将吐谷浑部迁徙到鄯州浩亹水南岸。吐谷浑畏惧吐蕃的强盛,在当地居住不安,再加上鄯州土地狭小,不久又迁徙到灵州,朝廷在其部落所在地设置安乐州,任命可汗诺曷钵为刺史。吐谷浑原来的土地全部被吐蕃占领。
己卯日,侍中永安郡公姜恪去世。
夏季四月庚午日,皇帝前往合璧宫。
吐蕃派遣大臣仲琮入朝进贡,皇帝询问吐蕃的风俗,仲琮回答说:“吐蕃土地贫瘠、气候寒冷,风俗质朴粗陋;但法令严明,上下一心,商议政事常常从下面开始,根据人们的利益推行,这是吐蕃能够长久存在的原因。”皇帝责问他吐蕃吞灭吐谷浑、击败薛仁贵、侵犯逼近凉州等事,仲琮回答说:“我只奉命前来进贡,军事方面的事情,我没有听说过。”皇帝厚赏他后让他返回。癸未日,派遣都水使者黄仁素出使吐蕃。
秋季八月壬午日,特进高阳郡公许敬宗去世。太常博士袁思古评议道:“许敬宗把长子抛弃在偏远之地,将小女儿嫁给蛮夷。按照《谥法》,‘名实不符曰缪’,请求赐予他‘缪’的谥号。”许敬宗的孙子太子舍人许彦伯申诉说袁思古与许家有怨恨,请求更改谥号。太常博士王福畤评议认为:“谥号是对一个人一生得失的评价,关系到千年的荣辱。如果怨恨属实,应当依法追究;如果没有,就不应更改既定的谥号。”户部尚书戴至德对王福畤说:“高阳公受到的待遇如此之高,怎么能赐予‘缪’的谥号呢?”王福畤回答说:“从前晋朝司空何曾既忠诚又孝顺,只是因为每天饮食耗费万钱,秦秀就给他谥号‘缪’。许敬宗的忠孝比不上何曾,而在饮食男女方面的过错却超过了他,赐予‘缪’的谥号,并不亏待许家。”皇帝下诏召集五品以上官员重新商议,礼部尚书阳思敬评议说:“按照《谥法》,‘有过错能改正曰恭’,请求赐予‘恭’的谥号。”皇帝下诏采纳了这个意见。许敬宗曾上奏将儿子许昂流放到岭南,又把女儿嫁给蛮族首领冯盎的儿子,收受了大量财物,所以袁思古的评议提到了这些事。王福畤是王勃的父亲。
九月癸卯日,改封沛王李贤为雍王。
冬季十月己未日,皇帝下诏让太子监理国政。
壬戌日,皇帝从东都出发。
十一月戊子朔日(初一),发生日食。
甲辰日,皇帝抵达京师长安。
十二月,高侃与高丽残余部众在白水山交战,击败了他们。新罗派兵援救高丽,也被高侃击败。
癸卯日,任命左庶子刘仁轨为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很少接见东宫官员,典膳丞全椒人邢文伟就减少了太子的膳食供应,并上书劝谏太子。太子回信道歉,称自己多病且入宫侍奉皇帝没有空闲,同时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不久,右史一职空缺,皇帝说:“邢文伟侍奉我儿子,能通过削减膳食来劝谏,这是正直的人。”于是提拔他为右史。太子一次设宴时,命令东宫官员表演“掷倒”(一种杂耍),轮到左奉裕率王及善时,他说:“掷倒自有伶官来做,我如果遵令表演,恐怕不符合辅佐殿下的身份。”太子向他道歉。皇帝听说后,赏赐王及善一百匹细绢,不久又升任他为左千牛卫将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