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授元年庚寅(公元690年)
十一月庚辰朔日,正值冬至。太后在万象神宫举行盛大祭祀,身穿帝王衮袍礼帽,腰插大圭,手持镇圭,作为初献者;皇帝作为亚献者,太子作为终献者。祭祀先祭拜昊天上帝的神位,接着是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然后是魏国先王,最后是五方帝的神位。太后亲临则天门,大赦天下,更改年号。丁巳日,太后驾临明堂,接受群臣朝贺。戊午日,太后在明堂宣布政令,颁布九条训诫来教导百官。己未日,太后再次驾临明堂,设宴款待群臣。
春一月戊子日,武承嗣升任文昌左相,岑长倩升任文昌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凤阁侍郎武攸宁担任纳言,邢文伟代理内史,左肃政大夫、同凤阁鸾台三品王本立被罢官,改任地官尚书。武攸宁是武士彟哥哥的孙子。
当时武承嗣、武三思掌权,宰相们都对他们屈从。地官尚书、同凤阁鸾台三品韦方质生病,武承嗣、武三思前往探望,韦方质靠在病床上不行礼。有人劝他,韦方质说:“生死自有天命,大丈夫怎能屈身侍奉外戚来求得苟且偷生呢!”不久,韦方质被周兴等人诬陷,甲午日,流放到儋州,家产被登记没收。
二月辛酉日,太后在洛城殿亲自策问贡士。贡士殿试的制度从此开始。
丁卯日,地官尚书王本立去世。
三月丁亥日,特进、同凤阁鸾台三品苏良嗣去世。
夏四月丁巳日,春官尚书、同平章事范履冰因曾举荐过谋反的人,被关进监狱处死。
醴泉人侯思止,起初以卖饼为业,后来侍奉游击将军高元礼做仆人,向来诡诈无赖。恒州刺史裴贞杖责了一名判司,这名判司让侯思止诬告裴贞与舒王李元名谋反,秋七月辛巳日,李元名因此被废黜王位,迁徙到和州;壬午日,朝廷杀死李元名的儿子豫章王李亶;裴贞也被灭族。侯思止被提拔为游击将军。当时告密的人往往能得到五品官职,侯思止请求担任御史,太后说:“你不识字,怎么能担任御史!”侯思止回答说:“獬豸(古代传说中的独角神兽,能辨别善恶)何尝识字?但它能触击邪恶之人罢了。”太后很高兴,当即任命他为朝散大夫、侍御史。后来,太后把先前没收的住宅赏赐给他,侯思止不接受,说:“我厌恶谋反叛逆的人,不愿居住在他们的宅子里。”太后更加赏识他。
衡水人王弘义,向来品行不端,曾向邻居乞讨瓜,邻居不给,他就告发县官说瓜田里有白兔。县官派人搜捕,把瓜田践踏得一干二净。他又游历赵州、贝州,看到乡里的老人举行乡邑祭祀,就诬告他们谋反,杀死二百多人,因此被提拔为游击将军,不久又升任殿中侍御史。有人告发胜州都督王安仁谋反,太后下令让王弘义审理此案。王安仁不服罪,王弘义就当场在枷锁上割下他的头颅;又逮捕王安仁的儿子,他刚到,王弘义也割下他的头颅,用匣子装着带回京城。路过汾州时,汾州司马毛公和他一起吃饭,片刻之后,王弘义呵斥毛公退到台阶下,将他斩首,用枪挑着头颅进入洛阳,看到的人无不震惊恐惧。当时朝廷在丽景门内设置专门的监狱,进入这座监狱的人,没有活着出来的,王弘义戏称它为“例竟门”(意为按惯例该送命的门)。朝中官员人人自危,相见时不敢交谈,在路上只能用眼神示意。有人因为入朝就被秘密逮捕,每次上朝,官员们都要和家人诀别说:“不知道还能不能再相见?”
当时法官们争相施行严酷的刑罚,只有司刑丞徐有功、杜景俭独自保持公平宽容,被诬告的人都说:“遇到来俊臣、侯思止一定死,遇到徐有功、杜景俭一定活。”
徐有功是徐文远的孙子,名叫弘敏,以字行世。起初担任蒲州司法参军,以宽厚为治理原则,不使用刑杖,官吏们约定:如果有人触犯法律该受徐司法参军杖责,大家就一起斥责他。直到任期结束,他没有杖责过一个人,本职工作却做得很好。多次升迁后担任司刑丞,被酷吏诬陷构罪的人,徐有功都为他们辩白平反,前后救活了几十上百家。他曾在朝廷上争论案件,太后神色严厉地责问他,身边的人都吓得发抖,徐有功却神色坚定,争辩得更加激烈。太后虽然喜好杀戮,但知道徐有功正直,对他十分敬重忌惮。杜景俭是武邑人。
司刑丞荥阳人李日知也崇尚公平宽容。少卿胡元礼想要杀死一名囚犯,李日知认为不可以,双方争论了好几天,胡元礼大怒说:“我胡元礼不离开刑曹,这个囚犯最终没有活下去的道理!”李日知说:“我李日知不离开刑曹,这个囚犯最终没有被处死的法理!”最终两人把各自的意见上奏朝廷,李日知的主张果然被认可。东魏国寺僧人法明等人撰写了四卷《大云经》,上奏给太后,声称太后是弥勒佛下凡,应当取代唐朝成为阎浮提(人世间)的君主;太后下令将《大云经》颁布到天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资治通鉴白话版》无错的章节将持续在20小说网小说网更新,站内无任何广告,还请大家收藏和推荐20小说网!
喜欢资治通鉴白话版请大家收藏:(m.20xs.org)资治通鉴白话版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