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玻璃窗,斜斜地洒进国家重点大学的百年讲堂,给空气里微浮的尘埃都镀上了一层浅金。台下,黑压压坐满了人,年轻的面孔带着求知的热切,眼神明亮如星。巨大的屏幕上也实时跳动着来自全国高校分会场和线上直播平台的画面,弹幕如溪流般潺潺而过——“前排膜拜学姐!”“李院士女儿啊!”“科技向善,说到心坎里了!”
后台,李念墨轻轻吸了口气。镜子里映出她略显单薄的身影,白衬衫,深色长裤,外面随意搭了件米色羊绒开衫,乌黑的长发简单束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二十一岁的脸庞还带着象牙般的细腻光泽,眉宇间却已沉淀下超越年龄的沉静与思考的重量。她抬手,指尖掠过讲台上那方温润的旧墨锭——那是祖父李长庚归国时送她的,言是早年一位国学大师所赠,墨香凝着岁月与风骨。
“念墨,时间到了。”一位负责会务的女老师轻声提醒,眼里满是鼓励。
“好。”李念墨应道,指尖最后在冰凉的墨锭上停留了一瞬,仿佛汲取了某种沉静的力量。她拿起讲稿,步履沉稳地走向那片被聚光灯笼罩的光明之地。
脚步声在安静的讲堂里清晰可闻。当她站定在讲台中央,微微调整麦克风的高度时,台下所有的目光,线上无数闪烁的头像,瞬间聚焦于她。一种无形的压力弥漫开来,带着千万人的期待。她下意识地抿了抿唇,目光扫过台下前排那些白发苍苍的院士、神情严肃的校领导,再掠过那些同龄的、充满朝气的面孔,最后落在面前那方小小的墨锭上。墨的微光,像一粒沉入深潭的星子,瞬间稳住了她胸腔里那点不易察觉的微澜。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线上的朋友们,”她的声音透过麦克风传遍全场,清越中带着一丝初登大台的紧绷,却又奇异地清晰,“我叫李念墨。今天站在这里,想和大家聊聊的,并非艰深的前沿技术细节,而是……”她微微一顿,目光变得深邃,“而是支撑我们走上科研这条路的,那颗心。”
开场白出乎意料。台下有人交头接耳,屏幕上飘过一串“???”和“不聊技术?”的弹幕。
李念墨没有急于解释。她抬起头,目光仿佛穿透了礼堂的穹顶,望向遥远的时空。“几年前,我和大家一样,在加州理工的实验室里,追逐着物理世界最精微的奥秘。那里有世界顶尖的仪器,最自由的学术氛围,还有……挥之不去的孤独感。”她的声音低沉下来,带着真实的回忆,“深夜,对着满屏复杂的数据模型,窗外是异国璀璨却冰冷的灯火。我常常问自己,这一切,最终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发表顶刊论文?是为了个人的学术桂冠?”
她轻轻摇头,眼神变得柔和而坚定:“直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与了一个利用遥感技术监测西疆荒漠化的项目。当看到卫星传回的图像上,那片黄沙中顽强生长出的一小片、一小片人工种植的绿色,看到当地牧民因为水源改善而露出的笑容……”她的声音微微哽咽了一下,随即扬起,“那一刻,电流般的震颤击中了我。那些枯燥的数据点,突然有了生命,有了温度。它们连接着的,是万里之外的土地,是土地上生活的人,是我的祖国。”
“那一刻,”她的目光扫过全场,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我才真正理解了《大学》开篇所言——‘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清朗的女声将古老的箴言一字字诵出,在现代化的讲堂里回荡,有种奇异的和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并非陈腐的阶梯,而是我们内心力量生发的秩序。家国情怀,从来不是空洞的口号,它是我们科研道路上最深沉、最持久的内驱力,是照亮未知领域的‘心灯’。”
台下一片寂静,连翻动纸张的细微声响都消失了。弹幕也骤然稀疏,旋即被大片的“泪目”、“说得太好了”、“心灯!”刷屏。
李念墨的语速平缓下来,如同在讲述一个浸润着墨香的故事。“我们追逐科技的高峰,研发强大的算法,探索神秘的粒子,合成新型的材料……这一切的‘术’,若失去了‘道’的指引,失去了对这片土地和人民最朴素的爱与责任,就如同失去了灵魂的躯壳。再先进的武器,若掌握在冰冷无情的手中,只会带来毁灭;再精妙的算法,若只为少数人攫取利益,只会加剧不公。”她微微前倾身体,双手撑在讲台边缘,指节因用力而微微泛白,眼神锐利如刀,“科技本身是中性的。赋予它善恶属性的,是使用它的人心!我们科技工作者内心的‘绿水青山’——那份正直、责任、仁爱、悲悯,远比我们手中的技术本身,更为重要!它是我们抵御诱惑、坚守底线、确保科技航船永不偏航的压舱石!”
“内心的绿水青山……”台下,前排一位头发花白的老院士低声重复着,眼中精光闪动,缓缓点了点头。许多年轻学子挺直了脊背,眼神里燃起了不一样的光彩。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金兰厌胜劫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