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最后再次引用了《周易》的句子,这次是:“天地之大德曰生。”然后缓缓道:“守护生命,守护生生不息的可能,这应是人类最高的德性,也是我们‘和合’之道的终极追求。让我们放下成见,携手同行,为万物,也为我们的未来。”
演讲结束。没有激昂的呼吁,没有煽情的口号,只有一种沉静而深远的力量在会场弥漫开来。短暂的寂静后,掌声响起。起初是礼节性的,稀稀落落,但很快,掌声变得密集、热烈,如同涨潮的海浪,从各个角落涌起,汇聚成一片真诚的共鸣。许多代表,尤其是来自发展中国家和一些欧洲国家的代表,神情动容,眼中闪烁着思考与认同的光芒。
李玄策微微鞠躬致谢。走下讲台时,一位头发花白、气质儒雅的拉丁美洲国家代表主动迎了上来,伸出手,用带着口音的英语说:“李顾问,您的‘和合’理念,像一杯清茶,涤荡了喧嚣。它让我想起了我们古老的谚语:‘独木不成林,单弦不成音。’”他顿了顿,真诚地说,“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声音。”
李玄策与他有力地握手,感受到对方掌心传递的温度和诚意。“谢谢。‘和合’之道,本就是人类共通智慧的结晶。愿我们都能成为林中树,弦上音,共同奏响和平与发展的乐章。”他的笑容温和而真诚,玉质平安扣在胸前轻轻贴着心跳。
与此同时,万里之外的中原腹地,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里。头发花白的河南老农王老汉,正坐在吱呀作响的竹椅上,盯着那台老旧的彩电。屏幕上,李玄策沉稳的身影和翻译的字幕交替出现。信号不太好,画面偶尔会跳动,出现一片雪花噪点。王老汉眯着眼,努力辨认着那些对他来说有些深奥的词句。当听到“绿水青山”、“内心的纯粹”、“百年基业”时,他布满皱纹的脸上露出了朴实的笑容,用粗糙的手指磕了磕旱烟袋,对旁边纳鞋底的老伴说:“听听,这大干部说话在理!跟咱种地一个道理,地不能糟蹋,人心更不能歪了。心正了,地才肥,日子才有盼头!”老伴点点头,手里的针线在阳光下闪着微光:“是这个理儿。”
而在首都那座安静的实验室里,方清墨刚刚结束一组关键数据的分析。她摘下护目镜,揉了揉有些发酸的眼睛。实验室墙上的液晶屏,正无声地播放着日内瓦论坛的直播画面。她看着屏幕中丈夫沉稳的身影,听着他阐述着“和合”之道,嘴角不自觉地弯起温柔的弧度。她走到窗边,窗外是郁郁葱葱的绿树。她想起丈夫临行前夜,在书房里反复推敲讲稿的样子,想起他引用《道德经》时专注的神情。她轻轻抚摸着实验台上一个培养皿,里面是几株她正在改良的耐旱水稻幼苗。“和合…”她低声自语,目光温柔而坚定,“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玄策,你说得对,这道理,在实验室里,在田野上,在星辰大海之间,都是相通的。”她拿起手机,给远在日内瓦的丈夫发去一条只有两个字的短信:“甚好。”
短信发送成功的提示音响起时,李玄策正被几位不同国家的学者围住,进行着热烈的交流。他感觉到口袋里的手机震动了一下,没有立刻去看,但一种温暖而安定的力量,仿佛跨越了千山万水,悄然注入心田,让他在应对这纷繁复杂的国际话语场时,更加从容,更加坚定。窗外的日内瓦湖,波光粼粼,倒映着澄澈的天空和万国宫的轮廓,宁静而辽远,仿佛在无声地回应着关于“和合”与共生的呼唤。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金兰厌胜劫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