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微凉,斯坦福大学附近一家不起眼的咖啡馆里,暖黄灯光晕染着木质桌面。李长庚的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深灰色西装剪裁合体,手中骨瓷杯里的咖啡已凉透大半。他坐在角落,视线平静地掠过对面略显局促的中年男人——凯文·米勒,“百灵鸟”林薇所在实验室的负责人。
“米勒博士,”李长庚的声音低沉和缓,带着岁月沉淀的从容,“林博士最近的研究,关于神经网络的轻量化架构,令人印象深刻。她的才华不该仅仅局限于理论推导的闭环。”他轻轻放下咖啡杯,杯底与托盘发出细微清脆的磕碰声,在安静的角落格外清晰。
凯文·米勒的指节下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节奏略显杂乱:“李教授,您知道,DARPA那个项目……林博士是核心。她的安全许可级别非常高。最近有些……不合时宜的接触和背景核查。”他蓝色的眼睛带着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警告,“项目正处在关键期,任何变动,尤其是核心人员的变动,都极其敏感。”
窗外的街道上,一辆深色SUV缓缓驶过,短暂的车灯扫过咖啡馆的玻璃窗,在李长庚平静无波的脸上投下瞬间的光影,又迅速隐入夜色。
“敏感,往往源于不必要的误解和过度的戒备。”李长庚微微前倾,目光深邃如古井,“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林博士怀念故乡的山水,也渴望一片更自由、更能施展抱负的科研沃土。这不是背叛,凯文,这是最朴素的人之常情,如同倦鸟归林。”他刻意停顿,让“归林”二字在空气中产生微妙的共鸣,“斯坦福很好,但对她而言,是否已是金丝编织的鸟笼?她需要的,是更辽阔的天空。”
凯文·米勒的眉头紧锁起来,手指停止了敲击,紧紧攥住咖啡杯柄:“李教授,您这是……”
“我只是一个关心后辈的老学者,”李长庚打断他,脸上浮现出温和却不容置疑的微笑,“希望她能在最适合的地方,发出最动听的鸣唱。科学家的价值,在于创造,而非禁锢。”他抬手,看似随意地招呼侍者续杯,指尖却在不经意间,轻轻拂过桌上那份摊开的、印有复杂神经网络图的学术期刊扉页。一个极其微小的、几乎难以察觉的银色芯片,如同水银泻地般滑入期刊内页的夹缝中,瞬间隐没不见。
同一时刻,地球的另一端,京城已是上午。国家战略和地球发展战略智囊团首席顾问办公室内,厚重的防弹窗帘隔绝了外面的喧嚣。李玄策并未坐在宽大的办公桌后,而是立于占据一整面墙的巨大电子屏幕前。屏幕被分割成数个区域:实时更新的国际航班信息流、加密通讯的波形图、一幅详尽的世界地图,以及一个不断闪烁跳跃的、代表“百灵鸟”生命体征和位置信息的绿色光点。
屏幕幽蓝的光映着他轮廓分明的侧脸,神色沉静如渊。他听着加密耳机里传来的实时汇报,是父亲李长庚与凯文·米勒交谈的同步转译。
“……金丝鸟笼…归林…”李玄策低声重复着父亲的话语,眼神锐利如电光一闪。他迅速在面前的虚拟键盘上输入一串指令,屏幕上的世界地图瞬间放大,聚焦在太平洋上空一条特定的航线。几个预设的红色“接应点”在地图上亮起。
“猎鹰一组,”李玄策的声音通过加密频道,清晰冷静地传递出去,“‘百灵鸟’归巢航线初步确认,目标区域B空域。立刻启动‘暖巢’预案,执行‘云雾’级伪装。确保路径净空,做好一切地面引导准备。重复,目标区域B,‘云雾’级。”
“猎鹰一组收到!目标区域B,‘云雾’启动!”频道那端传来干脆利落的回应。
指令发出,李玄策的目光并未离开屏幕,反而更加专注地凝视着那个代表林薇的绿色光点。他拿起桌上一份关于“长庚计划”引进人才回国后科研环境评估的厚厚报告,指尖划过其中一页:“引才引心……心之所安,方为沃土。国内配套的量子计算实验室,必须在她落地前完成最后调试,精度要达到她论文里提出的理论极限值。还有,”他顿了顿,加重语气,“生活助理团队,要找到懂她家乡口味、会做那道‘清蒸鲥鱼’的师傅。细节,决定成败。”
瑞士苏黎世,国际量子计算前沿研讨会会场。巨大的水晶吊灯下,身着素雅淡紫色套装的方清墨院士,正从容不迫地在台上阐述团队在拓扑量子材料方面的最新突破。她语调清晰,逻辑缜密,举手投足间散发着科学家的严谨与东方女性的温润魅力。
“……因此,我们认为,基于这种新型异质结构界面调控,实现量子比特的长程相干性操控,是未来实用化量子计算机极具潜力的路径之一。”方清墨的发言结束,台下掌声响起。她微笑致意,目光不经意地扫过台下前排一个位置。
林薇就坐在那里,穿着合体的深蓝色职业装,头发一丝不苟地盘在脑后,鼻梁上架着一副无框眼镜。她专注地听着方清墨的演讲,手指在摊开的笔记本上快速记录着,偶尔推一下眼镜。当方清墨的目光扫过时,林薇似乎有所感应,抬起了头。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金兰厌胜劫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