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智库的穹顶下,李玄策正以漕运古喻解疫苗困局,
>一盒裹着寒气的西疆棉花悄然送至他手中。
>指尖触到霜后棉桃的刹那,1995年码头寒夜里的棉手套温度骤然复苏,
>当他瞥见棉盒底层《推背图》残页上刺目的红圈批注,电视里正传来大洋彼岸国会山的喧嚣声浪……
---
国家智库那间标志性的圆形会议室里,空气沉静得能听见尘埃落定的声音。巨大的环形穹顶之下,一张宽阔的深色木桌占据了中心,桌面光可鉴人,倒映着头顶几盏放射状排列的暖黄射灯。窗外,紫禁城冬日午后的阳光被厚厚的云层过滤,显得苍白无力,只在积雪覆盖的古柏虬枝上留下清冷的反光。那积雪压得枝条深深弯下腰,显出一种隐忍的沉重。菱花窗棂的影子被这稀薄的光线投射在室内古老的青砖地上,花纹繁复而幽深,仿佛凝固的时间密码。
室内暖气开得很足,烘烤得空气微微发烫,带着点干燥的木料和纸张混合的气息。李玄策站在环形会议桌的一侧,背后是一整面墙的巨大投影幕布。幕布上,一幅名为“人类文明韧性星图”的动态图像正在缓缓旋转。星图色彩斑斓,以不同色块和流动的光点标识着全球各大洲的态势,代表经济活力、资源储备、社会稳定的光点明灭闪烁,如同宇宙深处沉默的星辰。代表疫情的暗红色区域,像一块块顽固的苔藓,粘附在星图的某些版块上,其中又以非洲大陆上的几处最为刺眼,正缓慢地向外扩散着微弱的暗红涟漪。
他手中小巧的激光笔射出一道凝练的碧绿光点,稳稳地停在非洲大陆中部那片不断蔓延的暗红之上。那光点微小却锐利,像一颗悬停的星辰。
“诸位请看,”李玄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奇特的穿透力,在这静谧的空间里清晰无比地传到每个人的耳中,甚至能隐约听到声波在弧形墙壁上碰撞的微弱回响。他今日穿着一身半旧的藏青色毛呢西装,肘部有一个极不起眼、颜色略深的圆形补丁,针脚细密,那是1998年长江惊涛骇浪的纪念。他的目光扫过围坐的十几位智囊团核心成员,他们中有鬓发斑白的经济学家,有眼神锐利的地缘政治专家,也有面容沉静的公共卫生权威。每人面前的白瓷杯里,碧螺春的茶汤氤氲着热气,那巨大的星图投影恰好有一部分光晕落在某些人的茶汤里,随着水汽的升腾微微晃动,形成一片片奇异的、流动的斑斓光纹,仿佛将浩瀚星海纳入了方寸杯盏。
“当前的疫苗分配困局,”李玄策继续道,激光笔的光点沿着一条从欧洲蜿蜒至非洲的虚拟运输线移动,“其本质,与千年前我们大运河漕运的梗阻如出一辙。”他微微一顿,让这个古老与现代的类比在众人心中沉淀。“上游枢纽一旦淤塞,或是利益分配不均导致漕船争道、锚地不足,则百舸千帆尽皆滞留于途。纵有万斛粮米堆积如山于源头,下游的州府百姓,依然要面对饥馑的利齿。”
他目光沉静,话语却字字千钧,直指全球协作的痛点:“技术壁垒是石闸,贸易保护是浅滩,运输瓶颈是湍流。非洲大陆这最需甘霖之地,反而成了‘漕船’最难抵达的‘旱塬’。我们在此推演战略、布局星图,最终要落地的,是让每一支疫苗,如同当年南粮北调的每一粒漕米,精准无误地抵达最需要它的人手中。这不仅是道义,更是关乎整个人类文明链条韧性的生死命题。”
话音刚落,会议室厚重的雕花木门被无声地推开一条缝隙。李玄策的秘书小周,一个面容清秀、动作极轻的年轻人,侧身闪了进来,步履轻捷得像一阵风。他手里捧着一个不大的、用深蓝土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方形物件,包裹边缘似乎还凝着一点室外带来的寒气。他快步走到李玄策身边,微微倾身,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极低声音说:“顾问,刚到的加急件,西疆那边寄来的,指明请您亲启。”
李玄策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他暂停了激光笔,对与会者颔首示意:“请稍候。”随即转身,走到靠墙的一张放置茶具和文件的辅桌旁。小周小心翼翼地将那包裹放在桌上。那深蓝土布包裹得很仔细,上面用墨汁写着端正的汉字和飘逸的维吾尔文字,地址正是西疆某产棉大县。
带着一丝疑惑,李玄策解开了布包上的活结。布包展开,露出一个朴拙却精致的木盒,盒身是未上漆的原木色,带着天然的木纹,散发着淡淡的、属于遥远西疆旷野的干燥气息。打开盒盖,里面没有公文,没有报告,映入眼帘的,是三朵静静躺在一块深红绒布上的棉花。
不是雪白的新棉,而是经历风霜后的颜色——棉朵饱满圆润,却呈现出一种温暖的、带着大地气息的浅褐色,那是霜打之后顽强成熟的印记。棉絮纤维丝丝缕缕,在会议室的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哑光。棉桃的硬壳尚存,微微裂开,露出里面紧实而富有生命力的絮朵。它们像是三颗凝固在时间里的温暖心脏。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金兰厌胜劫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金兰厌胜劫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