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端午,我带着“麦穗号”的设计图面见朱元璋。这艘商船可载五百吨货物,配备八门燧发炮,船头装有防撞角——这是从鲸鱼头部得到的灵感。“此船若遇倭寇,可撞沉其快艇;若遇风浪,可升起蒸汽帆逆风而行。”我指着图上的螺旋桨,“更妙的是,船舱分三层,最下装货,中间住人,最上是了望台,商人可自带护卫,按善值兑换火炮使用权限。”
朱元璋摸着图纸上的蒸汽管道,忽然问:“这铁家伙,比郑和的宝船如何?”
“宝船扬的是天威,此船扬的是民力。”我想起在博物馆见过的郑和宝船模型,那庞大的船队最终沉睡在历史深处,“郑和下西洋,带回的是麒麟、香料,却没带回贸易的种子。如今咱们的商船,要让每个商人都能分海洋之利,让每个匠人都能造航海之器,这才是长久之道。”
倭寇的报复比想象中更快。六月初一,三十艘倭寇快船突袭泉州港,却撞上正在试航的“麦穗号”。我站在岸边,通过望远镜看见商船甲板上的燧发枪齐射,火舌撕裂晨雾,倭寇的木船在弹道下碎成木屑。更妙的是,商船的蒸汽明轮突然转动,船身横转,用防撞角撞沉两艘敌船——这是我特意设计的“海战十字战术”,将蒸汽机的机动性与火器的杀伤力结合。
“长公主,倭寇退了!”常静徽的声音带着颤抖,她指着海面漂浮的倭寇旗帜,“他们的鸟铳射程不到二百步,咱们的燧发枪能打四百步!”
我放下望远镜,看着“麦穗号”甲板上忙碌的商人护卫,他们穿着带有麦穗徽记的护甲,正在清理战场。这些护卫由沿海百姓组成,按善值兑换武器使用权,既是商人的保镖,也是海上的民兵。“告诉各商船,以后出海编队,每五艘配一艘武装商船,船头刻上‘均平护航’,让倭寇知道,大明的海疆,是百姓用算筹和火铳共同守住的。”
七月流火,我带着火器监的匠人们赶赴泉州。沿途看见沿海百姓在沙滩上晾晒海盐,孩子们追着浪花跑,手里拿着用贝壳做的算筹——这是常静徽推行的“海洋算术”,让孩子们在玩沙时学会计算潮汐与航程。泉州港的码头上,“麦穗号”正在装载生丝、瓷器,商人们围着常静徽计算商税,算筹声与海浪声交织,像极了苏维埃大学课堂上的经济学沙盘推演。
“长公主,这是最新的商税报表。”常静徽递来账本,“开放海禁半月,泉州港关税已达三千两,其中七成来自累进商税。”她的算筹在账本上点出曲线,“看这里,中小商人的交易量增长百分之二百,而大商团的份额下降,这说明‘累进税’遏制了垄断。”
我翻看着商户名录,看见“织妇商船队”的条目:二十七个织妇凑钱买了艘三桅帆船,用善值兑换了两门燧发炮,专门往南洋卖“青衿纹”锦缎。名录旁边夹着她们的感谢信,信末画着织机与帆船的简笔,还有个大大的“均”字。
深夜,我在工坊的烛光下改良燧发枪。忽然想起在苏维埃国际大学带学生做的“历史反事实推演”——如果晚清朝庭能像大明这样主动开放、自主创新,历史会否改写?此刻手中的螺丝刀拧入枪管,每一圈转动都在回答:历史没有如果,但此刻的大明有选择。当火器监的匠人能自主设计膛线,当商船队的商人能自己决定航线,当沿海的百姓能靠海洋谋生,那些曾在晚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终将成为警示后世的铜镜。
九月重阳,朱元璋收到蓝玉的密报:倭寇大头目王直派人求见,愿以琉球群岛的三个港口,换得在泉州自由贸易的权利。我看着舆图上的琉球群岛,想起在学院学过的“海上丝绸之路”,忽然有了新的计划。
“告诉蓝玉,王直要的不是港口,是垄断。”我用燧发枪的准星点着日本列岛,“倭寇之乱,根在海上封建主义。要根治,需在琉球设‘大明海贸公所’,由四民代表共同管理,生丝、瓷器、香料、橡胶,均由公所定价,任何人不得囤积居奇。”取出《海疆自治章程》,“公所设议事厅,商人、匠人、水手、学者各占两席,每年改选一次,就像咱们的青衿总会。”
马皇后摸着章程里的“海洋善值”条款,忽然笑了:“这章程,倒像是把‘四民共济’搬到了海上。”她的目光落在“水手可入太学”的条目上,“当年郑和的水手能远航西洋,如今的水手该能入读太学,把海上的见识变成学问。”
洪武二十二年春分,第一艘悬挂“大明海贸公所”旗帜的商船抵达马六甲。船上载着燧发枪、橡胶制品、《四民算术》教材,还有我让人刻在青铜板上的《海洋通商条约》,上面用汉文、阿拉伯文、爪哇文写着:“平等互利,禁止垄断,四民共济,万世不辍。”
当商船的汽笛声响彻马六甲海峡,我站在泉州港的了望台上,看着千帆竞发。常静徽递来最新的火器改良方案,王玄龄送来南洋诸国的通商请求,而我的目光,始终落在远处海平线上——那里有郑和宝船的残影,更有属于大明的新航路。
深夜,我在工坊的墙上刻下一行小字:“不是海洋需要帝国,是人民需要海洋。”燧发枪的微光映着这句话,与远处的灯塔遥相呼应。那些曾在课堂上痛惜的历史遗憾,终将在大明的火铳与风帆中,化作推动历史的浪潮。而我知道,当科技不再是帝王的玩具,当海洋不再是垄断的私产,当四民的智光普照海疆,属于中国的海洋时代,才真正拉开序幕。
这一夜,我梦见苏维埃国际大学的全息投影里,晚清的不平等条约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大明海贸公所的旗帜在全球港口飘扬。学生们的脸上不再有痛惜,而是充满对公平贸易的向往。而我,依然握着那支燧发枪,枪管上的麦穗纹,早已深深融入大明的血脉。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