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瓯县时,雨渐渐停了。我们沿着建溪逆流而上,两岸的茶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茶树上的露珠顺着叶脉滚落,在叶尖凝成细小的水晶。安崇县的工农互助市场就建在去年整改的新区里,原本的国际会展中心被改造成开放式展厅,厅里摆着阳建县的竹编、安崇县的岩茶、瓯县的剪纸,还有些不知名的山货,可整个市场里稀稀拉拉没几个游客,只有几个商户抱着胳膊发呆,眼神随着门口的电子屏转动。电子屏上循环播放着"安崇新区文旅宣传片",画面里的民众穿着崭新的衣裳,举着"欢迎游客"的牌子,笑容僵硬得像贴上去的,背景里的工农互助市场人头攒动,可仔细看就会发现,那些"游客"都是重复出现的几张面孔。"这是文旅司上个月刚推出的'整改成果游',"带我们参观的议事会成员小林是个年轻姑娘,扎着马尾辫,说话带着闽北口音的脆生生,"商户们说,文旅司的人来检查时,只让摆'好看的、上镜的',不让摆老百姓常吃的腌菜、常穿的粗布衣裳,说'太接地气,影响景区形象'。"她指着一个卖竹编的摊位,摊主是阳建县的老篾匠,摊位上摆着的都是精细的竹篮、竹扇,可他脚边的麻袋里,装着些粗笨的竹筐、竹箕——那是当地农民常用的农具,"这些实用的家伙什,文旅司说'卖不上价,别摆出来丢人',可游客来问的,偏偏就是这些。"
卖岩茶的茶农李伯把我们拉到市场角落的柱子后,警惕地看了看四周,才解开身上的粗布包。包里的茶叶用牛皮纸包着,纸角印着个小小的"李"字,打开纸包,一股焦糖香混着山野的清气扑面而来,茶叶的叶片边缘带着细微的焦痕——那是手工炒制时火温不均留下的印记,也是真正岩茶的标志。"这才是俺们安崇山的正岩茶,"李伯的声音压得很低,手指捻起一片茶叶,"生长在岩壁缝里,一年只能采一季,俺们自己炒、自己揉,喝着顺口。"他又从包里掏出另一个包装花哨的铁盒,盒子上印着"安崇岩茶——文旅专供",打开后里面的茶叶颜色均匀,叶片完整,却少了那份山野的香气,"这是文旅司让俺们卖的'特供茶',是从江西运过来的大叶茶,掺了点岩茶碎末,包装费比茶叶还贵,价格翻了三倍,卖出去的钱,俺们只能得三成,剩下的都要交给文旅司的'管理费'。"他从怀里掏出个磨得发亮的铜烟盒,烟盒里装着本小账本,用算筹记着:"均平十九年冬,真茶滞销二十斤,亏银四两;特供茶卖了五十盒,赚银七两,扣管理费五两,实得二两。"账本的最后一页,画着个小小的算筹天平,一边写着"良心",一边写着"生计",天平明显向"生计"倾斜,旁边用铅笔写着"难"。
朱静雯的机械义手轻轻触碰那盒"特供茶",传感器显影出茶叶的产地信息:"均平十九年十月,产于江西上饶茶场,经闽省礼部文旅司指定供应商分装,每盒成本价三钱,售价一两五钱。"她调出文旅司与供应商的合同,合同上的公章显示供应商是"景王府下属闽江商贸公司","这又是景王府的关联企业,"朱静雯的声音带着寒意,"他们不仅插手基建、网信,连文旅项目都要分一杯羹。"李伯叹了口气,把牛皮纸包的真茶重新裹好:"俺们也想卖真茶,可文旅司说'不卖特供茶,就取消摊位资格',家里还有孙子要上学,只能忍了。"他望着市场门口的电子屏,上面的宣传片还在播放,画面里的"茶农"正对着镜头微笑,手里端着的,正是那盒包装花哨的"特供茶"。
离开安崇县,我们乘竹筏顺流而下,前往阳建县。竹筏划过建溪的弯道时,能看见岸边的畲族村寨,村寨入口立着块巨大的量子广告牌,上面写着"畲汉共生文化园——闽省礼部文旅司重点打造",广告牌上的畲族姑娘穿着崭新的凤凰装,银饰在虚拟阳光下闪闪发光。可当我们走进村寨,却发现真正的畲族村民大多穿着普通的布衫,只有几个年轻人被文旅司雇来,穿着租来的凤凰装在村口跳竹竿舞,裙摆上的塑料银饰碰撞着,发出单调的"咔啦"声,与真正银饰的清越截然不同。
给我们带路的畲族大叔蓝松年,穿着件打补丁的靛蓝短褂,褂子的领口绣着个小小的"畲"字算筹纹。"这些姑娘都是隔壁村雇来的,"蓝松年指着跳舞的年轻人,"真正的畲族姑娘,要么在山里采茶,要么跟着阿爸学打银器,哪有功夫天天在这儿跳舞?"他领着我们往村寨深处走,绕过文旅司圈起来的"银器非遗馆",在一间低矮的木屋里,蓝大叔的女儿蓝阿妹正在打制银锁。木屋的角落里堆着银料和工具,墙上挂着幅泛黄的《畲族银锻图谱》,图谱上的算筹纹记录着不同银器的寓意——"民"字纹代表平安,"禾"字纹象征丰收,"水"字纹寓意顺遂。阿妹手里的小锤敲在银坯上,发出"叮叮当当"的声响,声纹在空气中震荡,与朱静雯机械义眼里调出的洪武爷《考工记》"百工标准"声纹完全共振。"这是给刚出生的小侄女打的长命锁,"阿妹抬起头,额头上渗着细汗,"锁身要刻'民'字纹,锁扣刻'禾'字纹,保佑她一辈子平平安安,有饭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