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会后,我和静雯、悦薇走在议事厅的回廊里,夕阳透过雕花窗棂洒进来,把地面染成金色。悦薇抱着《管理规定(试行)》,翻到“专业设置”那页,指着“生态文旅”专业说:“韵澜姨母,静雯姐姐,我以后要考这个专业,跟卓玛大姐一起管汝吉村的文旅,还要教洛桑哥哥学,让他也能考自考,当乡村老师!”
静雯摸了摸悦薇的头,从口袋里掏出手机,给汝吉村的丹增发了条消息,附上表决的照片:“丹增,自考提案过了,汝吉村的‘生态文旅’专业能报了,让卓玛、洛桑他们准备好,八月就能报名。”
没过多久,丹增就发来了视频——视频里,卓玛正拿着桑枝在蚕房里演示,洛桑在学堂的黑板上写着“自考”两个大字,村里的老人们围着手机,笑得满脸皱纹。次仁村长举着手机,大声说:“议事长,陛下!俺们汝吉村有五十多个人要报名!卓玛考文旅,洛桑考师范,老木匠次仁旺堆要考‘手工艺传承’,以后俺们村的人,既能种好青稞、养好三文鱼,还能有学问,日子肯定越来越红火!”
我看着视频里的场景,心里满是感慨。静雯说得对,这自考不是为了多一张证书,是为了让百姓有底气——老木匠能凭学问改良工具,工人能凭技术晋升,农民能凭知识增产,这些实实在在的改变,才是大明发展的根基。
走下议事厅的石阶,广场上的旗杆还飘着议事旗,晚风拂过,带着远处农田的麦香。静雯突然停下脚步,看着夕阳说:“韵澜姨母,您还记得吗?去年在汝吉村,洛桑问我‘读书是不是只有富家子弟才有的福气’,我当时告诉他‘不是,只要你想读,总有路’。现在,这条路终于修好了。”
我点点头,拍了拍她的肩:“这条路,是用百姓的诉求铺的,用代表的讨论修的,用咱们的实干守的。以后,会有更多百姓沿着这条路,走到更高的地方——可能是车间的技术岗,可能是村里的学堂,可能是文旅的办公室,但不管走到哪,他们都带着大明的民生初心,带着自己的实干本事,这才是最珍贵的。”
悦薇突然拉着我们的手,指着远处的街灯:“你们看,街灯亮了!就像自考的灯,照亮了百姓的求学路!等我拿到毕业证,要在汝吉村开个自考辅导点,帮不会用手机的老人报名,帮没读过书的乡亲划重点,让大家都能考上!”
我们沿着广场的石板路慢慢走,街灯把我们的影子拉得很长。静雯手里的“民心札记”还攥在手里,封面上“为民实干”四个字,在灯光下格外醒目。我知道,这自考提案只是一个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为工农民众着想的政策,还会有更多“接地气、能落地”的举措,因为我们始终记得:大明的根基在百姓,百姓的希望在能靠自己的本事,把日子过得越来越好。
晚风里,远处传来卖糖画的吆喝声,我仿佛看到,不久的将来,会有无数百姓拿着自考毕业证,在田里、在车间、在学堂里,用学到的学问,种出更壮的庄稼,造出更好的机器,教出更有希望的孩子——那才是大明最该有的样子,也是我们这些议事者,最想守护的样子。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