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顿了顿,拿起笔在草稿纸上写:“修正后的答案应该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且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属性。比如汝吉村的三文鱼养殖池,不管咱们有没有关注它,池子里的水、鱼都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咱们能通过观察鱼的生长情况,知道水质好不好,这就是‘能被意识反映’。’你记住,哲学概念不是瞎编的,得扣住‘物质’‘客观’这些关键词。”
悦薇赶紧在笔记本上记下,笔尖飞快地动着:“我之前以为‘客观实在性’是人的想法,没想到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以后再也不乱套概念了。”
接着,李教授翻到“矛盾的同一性”的名词解释,悦薇的答案是:“‘矛盾的统一性,是物质与意识矛盾在社会普遍存在。矛盾的统一性是同个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这个答案偏差就更大了,”李教授耐心解释,“首先,概念主体错了——矛盾的同一性是‘同一对矛盾内部双方的属性’,不是‘物质与意识这对特定矛盾’,也不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比如汝吉村种青稞,‘青稞的产量’和‘土地的肥力’是一对矛盾,同一性就是‘产量依赖肥力(相互依存)’‘肥力够了产量能提高(相互贯通)’;其次,本质内涵漏了——‘相互依存’‘相互贯通’这两个核心点没提,等于没说清‘同一性是什么’。”
他又在草稿纸上画了个简单的图:“修正后应该是:‘矛盾的同一性(又称矛盾的统一性)是矛盾的基本属性之一,指同一矛盾内部的对立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与趋势。比如汝吉村治沙时,‘沙害’和‘治沙措施’是一对矛盾——没有沙害,就不需要治沙措施(相互依存);要是治沙措施得当,沙害能变成可利用的土地(相互转化),这就是同一性。’你得记住,‘同一性’是‘一对矛盾内部’的关系,不是‘不同矛盾’的关系。”
悦薇点点头,脸上有点发红:“我之前把‘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普遍性’搞混了,以为是‘到处都有矛盾’,以后会分清的。”
然后是“社会存在”的名词解释,悦薇写的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存在是人与社会交往的产物,是社会发展关系之间的总和。’”
李教授叹了口气:“悦薇姑娘,你这是把‘概念定义’和‘相关原理’搞混了。题目问‘社会存在是什么’,你回答的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就像问‘馒头是什么’,你说‘馒头能吃饱’,没说清馒头本身是什么。而且你对社会存在的本质属性界定也错了——‘社会存在是人与社会交往的产物’不对,比如京北的地理环境、汝吉村的人口数量,这些都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交往’产生的;‘社会发展关系之间的总和’也错,社会存在是‘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比如土地、资源、生产方式,这些才是物质的,‘社会关系’只是其中一部分。”
他拿起静雯的卷子,指着静雯的答案:“你看陛下的答案——‘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汝吉村的土地、三文鱼养殖池(地理环境与生产资料)、村里的人口数量(人口因素),还有村民种青稞、养三文鱼的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就把‘社会存在是什么’说清楚了,还结合了实际例子。修正后的答案应该是:‘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主要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比如汝吉村的土地资源(地理环境)、村里的劳动力数量(人口因素)、村民种植青稞的方式(生产方式),这些都是社会存在,是决定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
悦薇把静雯的答案抄在笔记本上,小声说:“原来社会存在是‘物质的东西’,不是‘关系’或‘想法’,我以后答名词解释,先想‘这个概念到底指什么’,再组织语言。”
最后是简答题“简述大明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悦薇的答案是:“①大明哲学是以辩证唯物主义来分析世界的;②大明哲学与旧哲学的区别是吸收旧哲学,德国古典哲学,英法空想社会主义,天下继承并批判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
李教授指着答案,慢慢分析:“这道题10分,你大概只能得2分。首先,你混淆了‘理论特征’和‘根本区别’——第一点‘以辩证唯物主义分析世界’,只是大明哲学的特征,没说旧哲学的缺陷,比如旧哲学要么‘唯物不辩证’(像有些人看问题只看一面,不看两面),要么‘辩证不唯物’(像有些人光想不做,不考虑实际情况),没有对比就不算‘区别’;其次,你混淆了‘理论来源’和‘根本区别’——第二点讲的是大明哲学从哪来,不是它和旧哲学不一样在哪,而且英法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来源,不是大明哲学的来源,这点也错了;最后,你漏了所有核心要点,比如‘研究对象不同’(旧哲学想囊括所有知识,大明哲学只研究普遍规律)、‘阶级属性不同’(旧哲学为剥削阶级服务,大明哲学为工农服务)、‘目的不同’(旧哲学只解释世界,大明哲学要改造世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