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时空观”,李教授结合农业生产说:“时间是‘一维的’,比如汝吉村种青稞,错过了播种时节,再补种就晚了;空间是‘三维的’,比如养殖池的大小、高度,都会影响三文鱼的生长。康德说‘时空是人的先天认识’,这不对——你们种地,能摸到土地(空间),能看到季节变化(时间),它们是客观存在的,不是人想出来的!”
课程的最后,李教授讲了“世界物质统一性”。他说:“不管是自然界的山川、土地,还是人类社会的种地、修机器,都是物质的;意识是物质的产物,比如你们想改良机器,这个‘想法’是基于你们对机器的了解(物质)产生的。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就是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制定政策不能拍脑袋,种地不能违农时,修机器不能靠想象,这就是哲学给咱们的最大启示。”
课程结束时,夕阳已经西斜,学员们围着李教授和我提问,久久不愿离开。卓玛拿着记满笔记的本子说:“俺现在知道了,哲学不是天书,是帮俺们养蚕、种地的‘好帮手’!俺回去就把‘矛盾分析法’教给村里的乡亲,让大家都能多养蚕、多赚钱!”
张铁林则攥着齿轮说:“俺明天就跟厂里的老工人、年轻技工聊‘运动与静止’,让老工人知道‘经验要结合新规律’,让年轻技工知道‘新原理不能脱离实际’,一起把机器改良好!”
我看着学员们热情高涨的样子,心里满是感慨。这堂哲学课,没有讲晦涩的术语,没有读枯燥的原着,却用学员们熟悉的种地、修机器、养蚕经历,把“辩证唯物主义”“世界物质统一性”这些深刻的道理讲透了——这正是“大明高等学府百姓自学考试”的初心:让知识贴近民生,让哲学服务实践。
离开韵澜学院时,晚风拂过银杏树叶,发出沙沙的声响。我想起静雯之前说的话:“百姓要的不是高深的理论,是能帮他们解决问题的学问。”今日的课堂,正是这句话的最好印证——当哲学变成了“治沙的规律”“养蚕的方法”“修机器的原理”,它就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是百姓手里的“实干工具”,是大明民生路上最坚实的思想根基。
我知道,这堂哲学课只是一个开始。未来,会有更多工农民众通过自考学习哲学、运用哲学,在田里用“矛盾分析法”统筹种植,在车间用“运动观”维护机器,在村里用“物质统一性”制定发展计划——那时,大明的每一寸土地上,都将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每一个百姓的心里,都将装满用知识改变生活的希望。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