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立纪律监督的纲,设‘肃伍卫’。”我指着方案里的另一部分,“名字是按大明‘卫所’建制起的,取‘整肃行伍、明志正风’的意思,不用‘纠察’‘纪检’那些现代词。肃伍卫的总部设在北京,指挥使是正三品,得选个铁面无私的——比如之前查万武案时,连皇亲国戚都敢查的周指挥使,就很合适。”
“千户所里设‘肃伍哨’,每所5个人,佩戴铜制的‘肃’字腰牌,腰牌背面刻着‘民可监督’,让百姓也能认出来。他们的活分三类:一是查‘是否护民’——比如士兵有没有强征民夫、损坏农具,要是发现某部士兵踩了麦苗,就得让将领带着士兵去补种,还得赔偿百姓的损失;二是查‘思想教育是否落实’——明志参军有没有按时开讲志会,训诫总旗有没有带读《军志三字经》,要是没落实,就扣将领的俸禄;三是查‘战时纪律’——打仗时在阵后设‘明志旗’,谁要是临阵退缩,就按‘辱没军志’论罪,轻的罚抄《军律》五十遍,重的交军法处——哦,陛下说过大明没有军法,是军律,那就按《大明军律》处置。”
我顿了顿,又补充道:“去年怀来卫有个士兵偷了百姓的铁锅,当时只罚了他三个月俸禄,没让他还锅,百姓心里有气。现在肃伍卫就得管这事:不仅要罚士兵,还得让他带着新铁锅去给百姓道歉,再帮百姓把灶台修好——纪律不是光罚,是要让士兵知道,错了就得给百姓补回来。”
“第三,立百姓监督的眼,设‘兵民共监会’。”这是最关键的一环,我特意提高了声音,“军队好不好,百姓最有发言权。共监会的成员得从三方面选:一是各军种的士兵代表,得是士兵选出来的,不能是将领指定的;二是地方百姓代表,比如江南桑农、赢州渔民、汝吉村的牧民,每十户选一个,得懂点军规,还敢说话;三是人民监督协会的代表,帮着协调百姓和军队的矛盾。”
“共监会每月开一次会,就在卫所的演武堂开,百姓代表可以随便进。主要管三件事:一是受理百姓投诉,比如士兵损坏了蚕匾,就督促军队赔偿;二是巡查军营,看看士兵的伙食好不好,有没有将领克扣军饷——去年有个卫所的将领把军粮换成了发霉的米,百姓代表发现后,共监会就要求他把自己的俸禄拿出来,给士兵买新米;三是评议将领,每年年底,共监会给将领打分,满意的留,不满意的就报给明军兵事决策议会,让议会决定要不要换将。”
我的话刚落,演武堂后排突然有人举手——是武装巡捕卫队下辖的海上执法卫队(挂海巡司牌子)代表陈涛,他穿着海巡司的蓝色制服,帽檐上还别着贝壳徽章:“议事长,末将有个疑问:海上执法时,咱们跟水卫军协同,要是水卫军的将领不听指挥,共监会能管吗?比如上次走私船的事,刘承宗不肯派援军,共监会能不能让他受处分?”
“当然能!”我坚定地说,“共监会有权调查任何军队的事,不管是陆军还是水师。上次走私船的事,要是共监会在,就能让百姓代表去问刘承宗‘为什么不派援军’,再查他私藏绸缎的事,最后报给议会,让议会按《军律》处置——就算是指挥使,也不能凌驾于百姓监督之上。”
此时,堂下的加盟省驻军代表们也纷纷开口。法兰西加盟省驻军代表皮埃尔穿着明军铠甲,却保留了法国式的白色手套,他操着略带口音的汉话:“陛下,议事长,法兰西驻军有很多外籍士兵,他们不懂大明的指导思想,之前还有人问‘为什么要帮百姓种粮’。明志院的《军志三字经》和共监会的监督,能不能帮他们明白这些道理?”
“当然能。”朱静雯接过话头,语气缓和了些,“朕已经让明志院把《军志三字经》翻译成法语、拉丁语,还配了插图——比如‘护百姓’那页,画的就是法兰西士兵帮京北百姓修房子的事。共监会里也会选懂法语的百姓代表,跟外籍士兵聊天,让他们知道,不管是大明人还是法兰西人,‘护民’的道理都是一样的。”
琉球加盟省驻军代表尚泰是琉球王族后裔,他穿着绣着琉球龙纹的明军铠甲,手里拿着一份琉球百姓的感谢信:“陛下,琉球驻军之前有士兵跟渔民抢鱼,百姓意见很大。要是设了训诫总旗,就能让总旗带着士兵去给渔民道歉,再帮着捕鱼——现在琉球百姓已经开始给驻军送鱼干了,这就是‘军民同心’的好处。”
苏格兰加盟省驻军代表威廉、爱尔兰代表帕特里克、罗马代表马可、安南代表黎文、广南代表阮氏也相继表态,有的说要让明志院编当地语言的教材,有的说要在共监会里多设百姓代表,都盼着通过改革,让驻军真正融入当地,护好百姓。
议论了近两个时辰,朱静雯敲了敲帅案,堂内瞬间安静:“今日议的改革,不是朕一个人的主意,是全军将士和百姓的心意。现在开始投票——同意设立明志院、肃伍卫、兵民共监会,以及建立层级思想教育官职的,举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