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数了数,厅内共82位有投票权的成员,79票赞成,3票弃权——弃权的是三位卧病在床的老藩王,提前托人带话“支持但无法参训”。“投票结果:79票赞成,3票弃权,《学者兵训方案》通过!”我放下方案,厅内响起掌声,朱悦薇拍着小手喊“能去兵营啦”,次仁旺堆老人还从怀里掏出青稞粉,要分给大家“沾沾护民的喜气”。
投票结束后,朱静雯让人把方案誊写了几十份,派信使送到各府,又跟我、周磊、明志院讲志官李默带着朱悦薇,去京北兵营勘察。兵营在京北郊外的平地上,四周种着江南移栽的桑树,刚抽芽的桑叶嫩得能掐出水,营门口的木牌上“护民兵营”四个大字,是去年百姓公社的老木匠亲手雕的,字缝里还嵌着点桑木屑。
“先去食堂看看,”朱静雯最惦记后勤,径直往食堂走,“去年那个卫所的教训,就是食堂差——士兵吃冷粥、啃硬馍,哪有心思训练?咱们要是也这样,别说护百姓,怕是先乱了自己。”
食堂门口挂着“百姓供膳房”的木匾,里面飘着青稞粥的香味,师傅们正忙着搬食材:赢州的鲜鱼装在木桶里,尾巴还在蹦,溅起的水花沾在木桶上;江南的新麦磨的面粉堆在竹筐里,透着甜香;汝吉村的青稞装在布袋里,次仁旺堆老人一摸就笑了:“这是俺们村的晚青稞,颗粒饱满,熬粥最香,还养胃!”
食堂师傅王福是从江南桑蚕公社来的,手里拿着本《食材采购台账》,翻开给我们看,上面的字工工整整:“陛下,议事长,您看——青稞来自汝吉村公社,每斤1.2明币;面粉是江南新麦,每斤1.5明币;猪肉是京北养猪公社的,养了一年,每斤4明币;鱼是赢州渔村按成本价送的,每斤3明币。所有食材走议事会军需拨款,一分钱不用士兵掏。早餐有青稞粥、煮鸡蛋、麦香馒头,粥里加汝吉村的红枣;中午有红烧肉、清蒸鱼、炒青菜,肉炖得烂,老人孩子都能吃;晚上有韭菜鸡蛋饺子、豆腐汤,韭菜是京北农场刚割的,新鲜得很。”
他指着灶上的大粥锅,蒸汽裹着香味飘过来:“昨天试煮了一锅,百姓卫队的士兵尝了,都说比家里的粥还香。要是吃不好,士兵闹情绪,俺这师傅就白当了——去年俺在公社食堂,有次粥煮稀了,社员都没心思干活,更别说士兵要训练了!”
朱悦薇凑到锅边,踮着脚往里看,睫毛上沾了点热气:“王师傅,粥里的红枣能多放些吗?俺在公社食堂喝的红枣青稞粥,甜得很!”
“能!”王福笑着从旁边的竹筐里抓了把红枣,红枣个个饱满,是汝吉村特意送来的,“明天就多放,保证悦薇姑娘和大家都爱吃。”
勘察到训练场时,周磊指着刚修好的600米障碍道:“这障碍道按新兵标准修的,有土坡、矮墙、独木桥,还有水坑,明天大家就得从这过。刚才让卫队的士兵试了试,最快的用了一分二十秒,最慢的也才两分半,只要肯练,肯定能过。”
朱静雯走过去,摸了摸障碍道的土坡,土是新翻的,还掺了些细沙,免得太硬摔着:“悦薇年纪小,过独木桥时得有人扶着,不能让她吓着。”
“陛下放心!”周磊赶紧应着,“俺们安排了老兵在旁边护着,不管是小孩还是老人,都不会让他们受伤。”
夕阳西下时,我们才离开兵营。马车里,朱悦薇靠在我怀里,手里捧着刚画的训练场草图,小声问:“姑母,明天跑米,俺要是跑不动了,会不会被骂呀?”
我摸了摸她的头,把她的小辫子理好:“不会的,大家会一起帮你。你忘了在公社帮桑农收青稞,大家一起扛,再重的袋子也能扛动吗?训练也一样,一起练,就不怕累了。”
朱静雯看着窗外掠过的桑树林,轻声说:“明天卯时报到,咱们得早点起。这兵训不是摆样子,是要让咱们真真切切懂士兵的苦、百姓的盼——以后制定军需政策,知道士兵训练要吃多少饭;护百姓时,知道怎么卧倒、怎么开枪,才不会让百姓受连累。”
正月十八卯时,兵营的号角准时响了——这号角是用牛角做的,声音沉厚,能传三里地,连营外的桑树林都跟着晃了晃,惊起几只早起的麻雀。我穿着灰布训练服,腰间系着粗布腰带,勒得有些紧,却透着股利落劲儿,领口的针脚还是歪的,是百姓公社的裁缝连夜赶制的,没来得及拆线头。刚走到营门口,就见朱静雯带着朱悦薇来了。悦薇的训练服袖口卷了两圈,露出细细的手腕,手里攥着块小毛巾,是次仁旺堆老人昨晚给她的,上面绣着“护民”两个小字,针脚歪歪扭扭,却透着心意。
“姑母!”悦薇跑过来,把毛巾举给我看,“爷爷说,带着这个,训练就有劲儿了!”
正说着,朱高炽、朱高煦也来了。朱高炽的训练服口袋里装着本《训练笔记》,封皮上写着“护民为先”;朱高煦的训练服穿得板正,却偷偷把裤腿挽了点,怕跑起来碍事——被朱静雯看见,又给拽了下来:“规矩就是规矩,不能搞特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