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省茶乡公社的林阿妹站起身,她穿着蓝布衫,手里捧着一小包茶叶:“王师傅的自学考试方案,俺们茶农举双手赞成!俺今年三十五岁,种了二十年茶,可一直不懂咋做精品茶,去年去京北学习,才知道茶叶要分等级、要控温发酵。要是自学考试有‘茶叶加工’专业,俺肯定报名,学好了教村里的人一起做,让咱的茶叶能卖个好价钱,不用再靠低价批发。”
来自西北戈壁公社的牧民代表巴图也激动地站起来,他汉语不太流利,手里比划着说:“俺们草原,冬天牛羊容易得传染病,去年死了五十多只羊,要是有‘畜牧防疫’专业,俺们学了就能自己防治,不用等京北的专家来——专家来一次要走三天,太慢了!”
我看着满厅激动的代表,心里涌起暖流——这就是大明的百姓,他们想要的从不是虚头巴脑的仪式,而是能让日子变好的实在事。我敲了敲木槌,说:“各位代表的意见很统一,就按这个方案办:第一,新立礼部,由礼部牵头,联合教育界、公社、工厂的代表,成立‘全国高等教育考试筹备组’,负责制定考试大纲、编写教材、安排考场;第二,‘第一届大明全国高等教育学府招生考试’定在今年六月二十日举行,考试科目按老王说的,分政论、基础、专业三类,政论课必须包含《大明民主主义》《韵澜思想》《秀英思想》《常静徽思想》《朱静雯的百姓思想》《大明国宪典》《刑典》,基础课加考地方语言;第三,‘第一届大明全国高等自学教育学府考试’,五月底举行第一次,十月底举行第二次,专业设置按‘民主主义类、农林畜牧类、民生类、文化类’分类,教材由京北师范学院牵头编写,免费发放到各公社、工厂的图书室;第四,中小学政论课从今年九月起统一教材,每周两节课,期末单独考核,不合格者补考,直到合格为止。”
我顿了顿,看向电子屏上的“高等教育人才缺口率35%”,补充道:“另外,从国营财政里拨出两千万明币,作为教育专项补贴——一是给贫困公社的考生报销考试费、教材费;二是在各公社建‘自学考点’,让社员不用跑远路;三是给高等教育学府拨款,扩建实验室、购置教学设备,确保学生能学到真技术。”
会议厅里响起热烈的掌声,老王激动地跟身边的工人代表击掌,方叔把粮本紧紧抱在怀里,嘴里念叨:“这下好了,俺们公社终于能有大学生了!”赵文昌也笑着点头:“议事长,这个方案比阅兵强多了,既纪念了均平三十年,又解决了民生难题,俺回去就跟京北市议事会汇报,全力配合礼部的筹备工作。”
散会后,我和静雯留在会议厅,看着工作人员收拾文件,电子屏上的“教育专项补贴两千万明币”字样格外醒目。静雯拿起老王的笔记本,翻着上面的工人诉求,轻声说:“姑母,其实百姓要的从来都不多,就是想让日子有盼头——孩子能上学,干活有技术,生活有保障。这次的教育方案,正好踩在了这个点上。”
我点头,想起刚才林阿妹手里的茶叶、巴图比划的牛羊,心里满是踏实:“是啊,均平三十年,不是靠阅兵来证明的,是靠百姓的粮囤满不满、孩子能不能上学、日子过得好不好来证明的。等明年这个时候,第一批大学生毕业,去公社教社员用智能测湿仪,去工厂修锂电池生产线,去草原给牛羊防疫——那才是最隆重的纪念,才是‘民为邦本’最实在的体现。”
这时,通讯室的小陈匆匆跑来,手里拿着一份电报:“议事长、陛下,礼部刚发来的消息,他们已经联系了全国30所高等教育学府,确定了考场位置;京北师范学院的教授们已经开始编写教材,预计五月初就能印出来,先给各公社发样书征求意见。”
静雯接过电报,笑着递给我:“您看,大家都盼着这事呢。咱们得抓紧时间,别耽误了六月的考试,让想读书的人早点报名。”
我看着电报上“预计五月初发样书”的字样,想起均平三十年的春天,东海县的新麦刚丰收,京北的地铁正测试,现在又添了教育的好消息,心里充满希望。窗外的阳光更亮了,透过彩绘玻璃,在“民为邦本”的匾额上洒下温暖的光斑——这光斑,像极了百姓眼里的期待,像极了大明未来的模样。
接下来的日子里,礼部牵头的筹备组连轴转:制定考试大纲时,邀请公社社员、工厂工人提意见,把“粮囤测湿”“农机维修”等实际操作内容加入专业课考试;编写教材时,用通俗的语言解释专业术语,比如把《大明国宪典》里的“贪污罪”,用“挪用公社粮食、私吞明币会坐牢”这样的例子说明;安排考场时,在每个公社的小学设考点,让社员不用跑远路,还专门为行动不便的考生准备了轮椅、放大镜。
五月初,第一批教材样书送到了东海县公社,方叔拿着《大明民主主义》教材,给社员们念里面的句子:“‘百姓是大明的根,民生是大明的本’——咱们现在能有学上,就是因为议事长、陛下把咱当根当本啊!”社员们围着教材,有的说要让孩子报名高考,有的说自己要参加自学考试,公社里的读书氛围比麦收时还热闹。
五月底,第一届大明全国高等自学教育学府考试如期举行。东海县的考点设在公社小学,考场里坐着不同年龄的考生:有十八岁的高中毕业生,有三十岁的公社技术员,还有五十岁的老社员——他说想考“农林畜牧类”,学会防疫技术,帮村里的牛羊治病。考试结束后,考生们围着监考老师问成绩,眼里满是期待。
而我和静雯,则在京北的议事会里,等着六月高考的到来,等着第一批大学生走进学堂,等着大明的人才们,把“民为邦本”的种子,播撒到每一个公社、每一个工厂、每一片草原和田野——这,才是均平三十年最珍贵的纪念,才是大明永远的希望。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