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们陆续入场,其中有个叫其其格的牧民姑娘,手里抱着一只小羊羔——她早上来的时候,小羊羔没人照顾,就一起带过来了。“陛下,这只小羊羔是俺家的,俺想考畜牧防疫专业,将来帮牧场的牛羊治病,不让它们再得传染病。”其其格的汉文不太流利,却说得很认真。
静雯摸了摸小羊羔的头:“其其格,加油,你一定能考上!等你学会了防疫技术,牧场的牛羊就会更健康,你家的日子也会更好。”
考试开始后,静雯坐在考场后排,看着考生们答题。其其格用蒙古文写着答题纸,笔尖在纸上划过,像在草原上写着诗。巴图轻声对静雯说:“陛下,要是没有去年的教材普及,这些牧民考生根本没机会读书。现在好了,他们能坐在考场里,能靠知识改变生活,这都是您和议事长的功劳。”
静雯摇摇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全国百姓的功劳——是方叔他们在东海县种出了粮食,是老王他们在工厂造出了公交车,是悦薇他们在礼部编好了教材,才有了今天的高考。”
午时,考试结束。其其格抱着小羊羔走出考场,兴奋地对静雯说:“陛下,俺把畜牧防疫的方法都写进去了!俺说要定期给牛羊打疫苗,要清理牧场的粪便,这样就能预防传染病,对不对?”
“对!”静雯笑着说,“其其格,你答得很好,将来一定能成为优秀的畜牧防疫员。”
巴图递给静雯一碗奶豆腐:“陛下,您尝尝,这是牧民们特意做的,说谢谢大明给了孩子们读书的机会。”静雯接过奶豆腐,放在嘴里,甜丝丝的,像草原上的阳光。
京北夜晚:三代人的团聚
酉时,悦薇从考场回来,帆布包上沾了点雨渍。她走进院子,就喊:“妈妈!我回来了!今天考试特别顺利,没有一个考生出问题,张大爷还跟我说,他要把答题纸好好收着,给孙子当纪念!”
我从藤椅上站起来,悦薇赶紧跑过来扶我:“妈妈,您别起来,我跟您说今天的事——有个叫晓雅的小姑娘,想考粮囤管理专业,她说要回公社帮方叔;还有个赵师傅,没带准考证,我帮他查了信息,他说考上了要帮公社修水电……”
她絮絮叨叨地说着,眼里满是光。静雯也回来了,身上带着戈壁的风尘,手里拿着一张电报:“姑母,全国120个考点都发来电报,考试全部顺利结束!西北戈壁的考点,其其格考得很好,巴图老师说,她是牧场里最有天赋的孩子。”
张婶端上晚饭,青稞馒头、炖羊肉、炒青菜,还有悦薇爱吃的麦饼。我们三人坐在石桌旁,悦薇给我和静雯夹菜,静雯给我们讲戈壁考点的事,我听着她们的话,看着院子里的光伏灯,心里满是踏实。
“妈妈,您看!”悦薇从帆布包里掏出一张答题纸的复印件,上面是林晓雅的答案,“晓雅写的粮囤管理案例,还提到了您当年在东海县解决粮囤损耗的事,说您是她的榜样。”
我接过答题纸,上面的字迹工整,写着:“‘民生无小事’,就是林议事长在东海县,看着社员们扛麦袋,就下决心解决粮囤损耗;就是朱陛下推进交通升级,让牧民的牛羊肉能快速运到城里;就是悦薇姐姐编教材,让我们能学到有用的知识……”
眼泪差点掉下来,我摸着答题纸上的字迹,轻声说:“这孩子,写得好,写得好啊……”
静雯握住我的手:“姑母,您看,咱们的教育,真的传到百姓心里去了。这些考生,将来会成为公社的粮囤管理员、工厂的技术员、草原的防疫员,他们会把‘民为邦本’的道理,落实到每一件小事上。”
悦薇点点头,啃着麦饼:“妈妈,静雯姐姐,等成绩出来,我要去各地的公社看看,给考上的考生送录取通知书,还要跟他们说,好好读书,将来帮百姓做事。”
夜色渐深,京北的月光洒在院子里,光伏灯的光暖融融的。我看着悦薇和静雯的笑脸,忽然觉得,岁月虽然让我老了,但看着她们——我的女儿悦薇,我的侄女兼外甥女静雯,把教育的种子播撒到大明的每一个角落,看着考生们带着民生的期待走进考场,看着“民为邦本”的初心一代代传承,我这辈子,没白过。
均平三十年六月二十日的夜晚,京北很静,却又很热闹——热闹在每一个考生的梦里,热闹在每一个百姓的期待里,热闹在我们三代人的心里。这一夜,大明的月光很暖,就像大明的未来,满是希望。
接下来的日子里,悦薇每天都早出晚归,回来就跟我说阅卷的趣事:“妈妈,有个考生在答题纸上画了粮囤的结构图,说这是他帮公社设计的;还有个牧民考生,用蒙古文写了一首诗,说‘教材是草原的光,高考是牧民的希望’。”
静雯也没闲着,她去各地的高等教育学府考察,看宿舍、看实验室,跟教授们商量课程设置:“要多设实践课,让学生们多去公社、多去工厂,把学到的知识用在实处。”
七月中旬,高考成绩出来了。林晓雅考上了京北农林学院的粮囤管理专业,赵建国考上了江南省民生学院的水电维修专业,其其格考上了蒙古自治省畜牧学院,张老汉虽然没考上,却收到了礼部送的《大明民主主义》教材,他说“俺要在家自学,将来教公社的孩子学算术”。
八月初,录取通知书开始发放。悦薇跟着礼部的车队,去各地送通知书。她在东海县见到了李小花,小花拿着录取通知书,哭着说:“悦薇姐姐,俺考上茶乡学院了!俺将来一定教社员们做精品茶!”方叔在旁边,笑得合不拢嘴,给悦薇塞了一布袋新麦饼:“姑娘,谢谢你,谢谢你妈妈和陛下,给了小花这么好的机会。”
我在京北家里,收到了悦薇从各地发来的电报,里面夹着考生们的照片——林晓雅在粮囤前的合影,赵建国在机械厂的照片,其其格抱着小羊羔的笑脸。我把这些照片贴在墙上,看着它们,就像看到了大明的未来。
均平三十年的秋天,京北的槐树叶落了,却落得踏实。因为我们知道,明年春天,会有一批新的大学生走进学堂,他们会带着民生的期待,带着“民为邦本”的初心,走向大明的每一个角落——去粮囤,去工厂,去草原,去戈壁,把教育的光,把民生的暖,把大明的希望,一代代传下去。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