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平三十一年春,惊蛰刚过,南河省的麦田里已泛起新绿,田埂上的农民正扛着新领的铁犁试耕;苏省的织坊也响起了开春后的第一声机杼,女工们围着新改良的织机,手里攥着陈纺娘送来的劳保手套;川省彝族山寨的学堂外,工匠们正忙着架梁,寨里的孩子们趴在木栅栏外,盯着教室里的新课本眼睛发亮。全国议事会应新当选的议事长朱静雯提议,于正月二十召开年度第一次全体会议,议事会大厅的铜门上,还贴着浙省畲族代表雷蕾娜送来的凤凰剪纸,透着开春的喜气。
大厅内,暖气融融,驱散了京北残留的寒意。三百二十七名来自各省、各民族、各行业的代表齐聚一堂,桌上摆着各省送来的开春特产:南河省的新麦面、苏省的丝绸帕、川省的土豆干、闽省的海产干货,连粤省橡胶园的工人都托人捎来了新割的橡胶样本,说“想让议事会看看,今年的橡胶能做多少劳保鞋”。气氛热烈而有序,代表们三三两两低声讨论着,话题离不开春耕、织机、学堂这些民生事。
新当选的皇帝赵麦围,依旧是那身半旧的蓝布棉袄,袖口还沾着南河省的泥土,他没坐皇帝专属的席位,反而搬了把椅子坐在农民代表区,正和张老田、王耕田凑在一起,低头看着南河省春耕进度表,手指在“种子粮发放率”那栏反复摩挲,嘴里念叨着“得让第三公社的王二柱家快点领到种子,他家的地再不种就晚了”。他面前的桌案上,放着一本翻得卷边的《大明国宪典》,扉页上用铅笔写着“记着百姓的地”。
朱静雯身着深绿色的军便服,端坐于议事长席。她刚主持通过了兵事谈议会关于“加强偏远省份民生补给线”的议案——这份议案是为川省、黔省这些山路难行的省份制定的,计划用苏省机车厂生产的小型货车,替代之前的马队,把种子、农械、课本更快送到山寨,连货车的车厢都特意改成了防颠簸的样式,怕震坏了学堂的黑板。
“接下来,我们引入下一个议题,”朱静雯拿起桌上的议案夹,里面是马淑贤提交的“闽省至川省商道贯通计划”,“这份计划由事务院总理马淑贤牵头,联合闽省商队、川省彝族代表共同拟定,目的是打通闽省泉州港到川省凉山山寨的商道,让闽省的药材、苏省的布匹能直接运到川省,也让川省的土豆、彝族的银饰能更快卖到沿海,中间取消三层中间商,预计能让两省百姓的收入提高两成……”
“议事长,且慢!”
一声洪亮的声音突然打断了朱静雯的话,大厅内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投向声音来源——坐在中间区域的粤省商人代表陈敬棠。他约莫四十岁,穿着一身考究的绸缎长衫,手里捏着个象牙折扇,扇面上画着粤省的橡胶园,脸上带着几分精明,眼神却透着不易察觉的固执。
陈敬棠站起身,对着议事长席拱了拱手,目光扫过全场,声音带着刻意的沉稳:“议事长,各位代表,在讨论商道计划之前,陈某有一事,关乎我大明民生建设的方向,不敢不直言。”
朱静雯放下议案夹,指尖轻轻叩了叩桌面,语气平和:“陈代表请讲,议事会鼓励直言,只要是为了百姓,任何意见都值得听。”
“好!”陈敬棠折扇一收,声音提高了几分,“陈某在粤省经营橡胶园二十余年,也算见过些世面。如今我大明要搞商道、修轻轨、盖学堂,都是好事,但陈某觉得,咱们现在太拘泥于所谓的‘思想’了——尤其是《大明民主主义》和《韵澜思想》,这两个思想都是前议事长朱韵澜女士所着,恕我直言,它们太‘重虚’了!”
这话像一颗石子投进滚油里,大厅里瞬间炸开了锅!
“陈代表,你这话不对!”南河省的王耕田猛地站起来,手里的铁犁模型“啪”地放在桌上,模型上还沾着南河省的新土,“《韵澜思想》里说‘多民族搭伙过日子’,去年冬天俺们南河省遭了雪灾,种子粮不够,是川省彝族的阿古拉带着山寨的人,骑着马走了三天山路,给俺们送来了土豆种;是闽省的马明远商队,免费帮俺们运农械,连骆驼的草料都自己带——这要是没有‘搭伙过日子’的思想,谁会管俺们南河省的死活?”
陈敬棠皱了皱眉,对着王耕田摆了摆手:“王代表,陈某不是否认这些事,可这些事靠的是各省的情分,不是靠思想喊出来的。你看《大明民主主义》里说‘百姓的江山百姓选’,现在选个皇帝要花三个月,选个议员要跑遍各省,多费时间?要是咱们把这些时间省下来,多修两条轻轨、多运几车种子,不是更实在?”
“实在?陈代表怕是忘了去年朱高煦的事!”苏省的吴瓷姐突然站起来,她的蓝色工装上还别着织梭,袖口沾着丝线,声音里带着工人的耿直,“去年朱高煦要废议事会、搞集权,要是没有《大明民主主义》里‘民选制度不可废’的思想,俺们工人能自发组织民生护卫队吗?京北机车厂的小李能冒着风险改通讯器吗?陈代表的橡胶园能安安稳稳收橡胶,还不是靠思想凝聚了百姓,挡住了朱高煦?”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