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明远立刻点头:“我现在就安排!保证下午五点前完成设备检修,补偿措施今天之内落实到位!”
下午一点,刑部交通司安排的加班列车准时停靠1站台——为了让乘客们安心,周明远特意让列车员把“民生号”的标识擦得锃亮,还在车厢里准备了热粥和应急包。王大叔、李姐、阿依和其他乘客都顺利登上了列车,周明远亲自送他们上车,手里还提着给每个人准备的民生礼包:里面有南河省的麦饼、苏省的丝绸帕、川省的土豆干,还有一张“民生交通保障卡”,凭卡以后坐城际列车可以优先检票、优先寄存行李。
“王大叔,您的麦种已经送到机场了,”周明远隔着车窗对王大叔说,“下午两点准时起飞,到了川省有人接,您放心。”
王大叔点点头,举起麦种袋:“谢谢周司长!俺到了川省,一定跟乡亲们说,大明的交通,靠谱!”
列车发车后,我和朱静雯、朱悦薇、周明远站在站台上,看着列车慢慢远去。朱静雯叹了口气:“这次事件给我们提了个醒,民生建设不是建好了轻轨、修好了车站就完了,细节上的漏洞,照样能让百姓的日子不踏实。”
“是啊,”朱悦薇蹲下身,摸了摸1站台上新换的喇叭,“以后我们要把‘民生交通’的细节做得更细,比如在车站加设多民族语言的广播,给扛农货的百姓设专门的候车区,甚至在列车上准备热粥和急救包,让百姓不管坐多远的车,都能感受到踏实。”
周明远也跟着说:“我们已经拟定了《民生交通细节整改方案》,准备在全国各省推行——比如苏省的车站要加设织工专用候车区,放着方便放织梭的架子;川省的山寨车站要用彝汉双语标注站台信息;南河省的车站要给扛农货的百姓准备免费的绑带,方便固定行李;闽省的港口车站要加设商队货物临时存放区,避免耽误运输。”
我看着车站里来来往往的乘客,有的扛着农械,有的抱着孩子,有的提着特产,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对目的地的期待。突然想起七年前,刚推行民生交通时,南河省的农民要走三天才能到京北,现在坐城际列车只要一小时。可就算快了,只要出一次漏乘,之前的努力就可能让百姓失望。
“民生就是这样,”我对他们说,“就像南河省的麦子,不仅要种得好,还要收得好、运得好,少一个环节,都可能让百姓白忙活。交通也是一样,不仅要跑得快,还要走得稳、走得顺,每个细节都不能错。”
当天晚上,京北站的设备检修全部完成:1站台的道岔换了新螺丝,喇叭接了新线路,大屏的接收模块清理干净,通讯线路也换了防水的新线。周明远带着工作人员连夜测试,确保每一项都能正常运行。朱静雯则在全国议事会的紧急会议上,把这次漏乘事件作为“民生细节警示案例”,要求各省各部门都要自查自纠,把“小事当大事办”。
一周后,我和朱悦薇再次来到京北站,看到的已是另一番景象:站台大屏的信息实时更新,每一次车次调整都会弹出红色提醒;广播里除了汉语,还多了彝语、苗语、畲语三种语言的播报,清晰又响亮;每个检票口都站着穿橙色马甲的引导员,举着“临时调整请咨询”的牌子;应急通道口挂着红色的指引灯,即使人多也能一眼看见。
陈默正好也在车站,他刚检修完机场的货车,要回苏省。看到我们,他笑着走过来:“前议事长,朱工程师,现在车站可不一样了!昨天我看到有个黔省的银匠师傅,没听清广播,引导员马上过来用苗语解释,还帮他提工具箱,特别贴心。”
我点点头,看着站台上有序候车的乘客,心里踏实了不少。远处,一列“民生号”列车缓缓进站,车身上的麦穗、织梭、羊角在阳光下格外醒目,车厢里传来乘客的笑声——那是南河省的农民,要去京北参加农械交流会;是苏省的织工,要去学习新的织机技术;是川省的彝族老师,要去取学堂的新教材。
列车停靠,乘客们有序上车,没有慌乱,没有拥挤。引导员站在车门旁,微笑着引导,广播里传来清晰的多语种提示:“列车即将发车,请各位乘客系好安全带,祝您旅途愉快。”
看着列车慢慢驶离站台,我知道,这次的漏乘事件,虽然让百姓受了委屈,却也让我们看清了民生建设中的“细节漏洞”。就像《大明民主主义》里说的“百姓的需求,就是改进的方向”,只有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每个细节都做踏实,才能让百姓的日子真正安稳——这不是喊出来的口号,是王大叔手里按时送到的麦种,是李姐手里顺利交付的零件,是阿依手里核对完毕的教材,是每个百姓脸上踏实的笑容。
京北的春天,风里已经带着南河省麦子的清香,苏省织机的丝线味,川省土豆的甘甜。这些味道,跟着列车,跟着商道,跟着民生交通的动脉,流向全国的每个角落,流进每个百姓的心里。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守护好这条动脉,不让它出任何差错,让百姓的期待,都能变成实实在在的好日子。
喜欢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请大家收藏:(m.20xs.org)我用马克思主义改变大明世界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