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清晨,东方既白。青云子早早起身,在院中面向东方采撷朝阳紫气。他知道,今日与那镜中精怪必有一场恶战,需得将自身状态调整至最佳。
李老四一夜未眠,眼窝深陷,见青云子出来,急忙上前:“道长,昨夜后半夜,杏儿忽然浑身抽搐,口吐白沫,幸得您给的灵符镇住,方才平息。您看这...”
青云子凝神感应宅中气机,但觉那邪气经过一夜蓄积,比昨日更加猖獗。虽被灵符所限,未能进一步侵害杏儿,却在不断冲击封印,试图打破桎梏。
“贫道这就为令嫒行法。”青云子神色肃然,“且先准备一应器物。”
他吩咐李老四准备净水、香烛、黄表纸,又让王婆婆煮来朱砂。自己则净手焚香,在院中设下法坛:以方桌为基,铺上太极八卦图;东方设青龙位,置桃木剑;西方立白虎位,放青铜镜;南方朱雀位供关圣帝君像;北方玄武位设净水盂。坛场四角各插一面令旗,上书“敕令”二字。
辰时三刻,吉时已到。青云子先以柏叶熏身,除去秽气;继而披上法衣,头戴五岳冠,足踏七星步,庄严步入法坛。
他首先行“净坛”之法。但见他手持柳枝,蘸取净水,遍洒坛场四周,口中朗声诵念:“天地自然,秽气分散,洞中玄虚,晃朗太元...”此乃《净天地咒》,每诵一句,柳枝洒出的水珠便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华,仿佛真有净化之力随水雾弥漫。
净坛既毕,青云子步罡踏斗,行至坛前,取三炷清香敬献天地神明。香烟袅袅,笔直上升,竟在空中结成祥云状,久久不散。李老四与王婆婆在远处观望,见这等异象,心中又惊又敬,不敢出声。
接下来便是最重要的环节——诵《关圣帝君伏魔真经》。此经非同寻常,乃关圣帝君亲传伏魔宝典,共三百六十五字,对应周天之数,字字蕴含正气,句句可破邪妄。
青云子先屏息凝神,双手结“太极印”,叩齿三十六通,以惊动身中诸神;继而舌抵上腭,接通任督二脉;最后意守丹田,调动先天一炁。准备工作就绪,他方才开口诵经:
“志心皈命礼,关圣帝君,丹心贯日,正气凌霄...”初时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如金玉相击,在院中回荡。
随着经文诵念,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但见那声音竟凝成肉眼可见的金色文字,自青云子口中吐出,绕梁三匝,而后鱼贯进入杏儿房中。李老四揉揉眼睛,几乎不敢相信所见。
在青云子天目视角中,景象更为壮观。但见每一个经文金字都散发着纯阳正气,如利剑般刺入房中黑雾。黑雾遇金文,如雪遇朝阳,纷纷消散退避。那些缠绕在杏儿身上的灰黑气丝,被金文一照,顿时断裂消融。
“...忠义仁勇,威震华夏,魔妖丧胆,精怪亡形...”诵至此处,青云子声调渐高,金色文字越发璀璨夺目。房中传出细微的嘶嘶声,似是邪气被净化时的哀鸣。
杏儿的身体开始轻微颤动,面色由灰败转为苍白,呼吸也明显加强。李老四见状,喜形于色,险些叫出声来,被王婆婆及时拉住。
然而青云子心中却无半点欢喜。他敏锐地察觉到,经文之力虽能净化表层邪气,却难以撼动盘踞在杏儿心口的那团核心黑气。那黑气狡猾异常,见金文袭来,便收缩固守,以杏儿自身的元气为盾,让青云子投鼠忌器。
“...青龙偃月,邪祟尽剿,赤兔追风,魔障全消...”青云子加快诵经速度,金色文字如雨点般密集射向黑气核心。那黑气被逼得节节败退,却始终坚守最后阵地。
更令人担忧的是,当经文之力稍减,那些被驱散的黑气竟又慢慢凝聚,重新向杏儿身体渗入。仿佛有无形的源头在不断产生新的邪气。
青云子心知不妙,这是妖物根基未除的缘故。那面古镜不毁,镜中精怪便能不断从地脉吸取阴气,再生邪祟。诵经度化只能暂缓形势,不能根除祸患。
他想起师父清虚道长的教诲:“经文度化,乃是以正气感化邪魔,使其醒悟本真,放下执念。然世间有等妖邪,或怨气太深,或执迷太甚,或已入魔道,非文法所能化之。此时便需行武法,以力降魔。”
眼前这镜中精怪,显然属于“已入魔道”之流。它依靠吸食生人精气修炼,早已迷失本性,唯余掠夺之欲。对它而言,经文劝化犹如对牛弹琴,反而可能激其凶性。
果然,当青云子诵至“皈依正道,超升仙界”时,房中异变陡生!
那面古镜突然无风自动,从妆匣中跃出,悬在半空,发出幽幽绿光。镜面翻滚涌动,竟浮现出一张扭曲的人脸,双眼空洞,口鼻流血,发出凄厉的尖啸!
与此同时,杏儿猛地坐起,双眼圆睁,眸中全无眼白,只有漆黑一片。她开口说话,声音却非本人,而是一个苍老恶毒的男声:“臭道士!多管闲事!此女与我早有夙缘,合该为我鼎炉,助我修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中国古代奇闻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中国古代奇闻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