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璧归赵)?
赵惠文王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襄王想要这块玉璧,提出用十五座城池来交换。赵王不想给,又害怕秦国强大;想给,又担心被秦国欺骗。他征求蔺相如的意见,蔺相如回答说:“秦国用城池来换玉璧而大王不答应,是我们理亏;我们给了玉璧而秦国不给城池,是秦国理亏。衡量这两种策略,宁可答应秦国而让它承担理亏的责任。我愿意带着玉璧前往;假如秦国不把城池交给赵国,我一定把玉璧完好无损地带回来。”赵王便派蔺相如出使秦国。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拿到玉璧后,并没有交出十五座城池的意思。蔺相如于是用计骗回玉璧,派随从把玉璧藏在怀里,从小路送回赵国,而自己留在秦国听候处置。秦王认为蔺相如贤能,没有杀他,以礼相待,放他回国。赵王于是任命蔺相如为上大夫。
(卫嗣君轶事)?
卫嗣君去世,他的儿子卫怀君即位。卫嗣君喜欢探察细微隐情。有个县令掀开被褥时露出了破旧的席子,卫嗣君听说了,就赐给他一张新席子。县令非常惊恐,以为国君是神明。卫嗣君又派人经过关卡集市,用金钱贿赂掌管关市的小吏,事后召见那个关吏,问他:“有个客人经过给了你金钱,你(为什么)退回去了?”关吏非常恐惧。卫嗣君宠爱泄姬,器重大臣如耳,但又担心他们会因为受宠信而蒙蔽自己,于是提升另一位大臣薄疑的地位来制衡如耳,尊崇魏妃来与泄姬抗衡,说:“用这种方式让他们互相参照(监督)。”
(荀子论治国层次)?
荀子对此评论说:卫成侯(嗣君之父)、卫嗣君,是搜刮民财、精于算计的国君,没能做到争取民心。子产(郑国名相)是争取民心的人,但没能做到处理好政事。管仲(齐国名相)是善于处理政事的人,但没能做到修明礼义。所以,修明礼义的人可以称王天下,善于处理政事的人能使国家强大,能争取民心的人能使国家安定,只会搜刮民财的人会使国家灭亡。
周赧王三十三年(己卯年,公元前282年)?
秦国攻打赵国,攻占两座城池。
周赧王三十四年(庚辰年,公元前281年)?
秦国攻打赵国,攻占石城(今山西离石一带)。
秦国穰侯魏冉再次出任丞相。
(楚图周被谏止)?
楚国想联合齐国、韩国共同讨伐秦国,并趁机图谋吞并周王室。周赧王派东周武公(东周公)去对楚国令尹(宰相)昭子(昭阳)说:“周王室是不能图谋的。”昭子说:“说我们图谋周王室,那是没有的事;尽管如此,为什么不能图谋呢?”武公说:“西周的土地,截长补短算起来,方圆不过一百里。名义上是天下的共主,分割它的土地不足以使国家富足,得到它的民众不足以使兵力强大。即使这样,攻打它的人还要背上弑君的恶名。然而还有人想去攻打它,就是因为看到那里保存着传国的祭祀重器(九鼎)。虎肉腥臊难吃,又有爪牙武器防身,人们还要猎取它;假如让水泽中的麋鹿披上老虎的皮,人们猎取它的欲望一定会增加一万倍。分割楚国的土地,足以使国家富足;贬损楚国的名声,足以使君主尊贵(指讨伐弑君者名正言顺)。现在您想杀害天下诸侯的共主,占有夏、商、周三代相传的宝器,宝器一旦南迁楚国,(天下诸侯的)讨伐大军也就到了。”于是楚国打消了原来的计划。
周赧王三十五年(辛巳年,公元前280年)?
秦国大将白起打败赵军,斩杀两万人,攻取代地(今河北蔚县一带)的光狼城。
秦国又派大将司马错征发陇西(今甘肃东部)地区的军队,经由蜀地(今四川)进攻楚国黔中郡(今湖南西部、贵州东北部),攻占了该地。楚国被迫献出汉水以北及上庸(今湖北竹山)一带的土地求和。
周赧王三十六年(壬午年,公元前279年)?
秦国大将白起攻打楚国,攻占鄢城(今湖北宜城东南)、邓城(今湖北襄樊北)、西陵(今湖北宜昌西)。
(渑池之会与将相和)?
秦王派使者告诉赵王,愿意在河外(黄河以南)的渑(miǎn)池(今河南渑池西)举行友好会盟。赵王不想去,廉颇和蔺相如商议说:“大王不去,就显得赵国弱小而且胆怯。”赵王于是决定前往,蔺相如随行。廉颇送他们到边境,与赵王诀别说:“大王此行,估计路程加上会盟礼仪完毕,直到回国,不超过三十天。如果三十天还不回来,就请允许我们立太子为赵王,以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赵王同意了。
秦王和赵王在渑池相会。饮酒正酣时,秦王请赵王弹瑟(一种弦乐器),赵王弹了。蔺相如随即也请秦王演奏缶(fǒu,一种瓦制打击乐器),秦王不肯。蔺相如说:“(在)五步之内,我蔺相如就可以把颈血溅到大王身上了!”秦王左右侍卫想杀蔺相如,蔺相如圆睁双眼怒斥他们,侍卫们都吓得后退。秦王很不高兴,勉强敲了一下缶。直到酒宴结束,秦国始终未能压倒赵国。赵国人也大规模部署军队防备秦国,秦国不敢轻举妄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白话文讲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20xs.org)白话文讲资治通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