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者仆射(主管传达事务的官员)邓公当时担任校尉(中级军官)?,向景帝上书汇报军情,受到召见,景帝问他:“你从军队前线来,听说晁错被杀后,吴、楚叛军撤兵了吗?”邓公回答:“吴王蓄谋造反已有几十年了;这次是因削地而发怒,打着诛杀晁错的旗号,他的本意根本不在晁错身上。我担心从此以后,天下的士人都会闭上嘴巴不敢再进言了。”景帝问:“为什么?”邓公说:“晁错忧虑的是诸侯强大难以控制,所以请求削藩来加强中央朝廷的权威,这是造福万代的好事。计划刚刚实行,他自己却惨遭杀害。(这样做,)对内堵住了忠臣进谏的口,对外替诸侯报了仇,我私下认为陛下这样做不可取。”景帝听了,长叹一声说道:“你说得对,我也对此非常后悔!”
袁盎和刘通到达吴国时?,吴、楚联军已经在攻打梁国的营垒了。宗正刘通因为与吴王是亲属关系,先入营见到吴王,劝谏吴王要他跪拜接受皇帝的诏书。吴王听说袁盎来了,知道他是来游说的,就冷笑着回答:“我已经是东方的皇帝了,还要跪拜谁!”不肯接见袁盎,反而把他扣留在军营中,想胁迫他担任叛军的将领;袁盎不肯,吴王就派兵包围监视他,并准备杀了他。袁盎找机会逃出,跑回去向景帝报告。
太尉周亚夫向景帝建议说?:“楚军剽悍迅捷,难以正面交锋。我建议暂时放弃梁国,让他们牵制叛军,我们派兵切断叛军的粮道,这样就能制服他们。”景帝同意了。周亚夫乘坐六匹马拉的驿车(六乘传),准备到荥阳与各路军队会合。车队刚到霸上,赵涉拦路劝说周亚夫:“吴王一向富有,长期网络亡命之徒。他知道将军您将要出征,必定会在殽山、渑池之间的险要地带埋伏间谍;况且军事行动最讲究机密,将军为什么不从这里向右走蓝田,出武关,绕道抵达洛阳!这样绕道不过晚一两天,却能直接进入洛阳武库,擂响战鼓。诸侯们听了,还以为将军是从天而降呢!”太尉周亚夫采纳了他的计策,安全到达洛阳后,高兴地说:“七国叛乱,我乘坐驿车来到这里,没想到能安全抵达。如今我已占据荥阳,荥阳以东的地区,就不足为虑了。”他派人搜查殽山、渑池之间的地带,果然抓住了吴国埋伏的间谍。于是周亚夫请求任命赵涉担任护军(掌管军队监察)。
太尉周亚夫率领军队向东北进发,驻扎在昌邑?。吴军猛烈进攻梁国,梁王多次派使者向条侯(周亚夫)求救,周亚夫按兵不动。梁王又派人直接向景帝控告周亚夫。景帝派使者命令周亚夫救援梁国,周亚夫不接受诏令,仍然坚守营垒不出兵;只派弓高侯韩颓当(人名)等将领率领轻骑兵奔袭淮泗口(淮河与泗水交汇处),切断吴、楚联军的粮道和退路。梁王派中大夫韩安国和楚国丞相张尚的弟弟张羽为将军(抵抗吴军);张羽勇猛作战,韩安国老成持重,总算多次挫败了吴军的进攻。吴军想向西进军,但因梁国城池坚守,不敢西进;于是转而进攻周亚夫的军队,两军在下邑(今河南夏邑)相遇,吴军想决战。周亚夫坚守营垒,不肯出战;吴军粮草断绝,士兵饥饿,多次挑战,周亚夫始终不应战。一天夜里,周亚夫军营中发生骚动,士兵自相攻击,混乱甚至波及到主帅营帐,周亚夫却躺在床上纹丝不动,不久,军营就恢复了安定。吴军又佯攻营垒的东南角,周亚夫却下令防备西北角;不久吴军精锐果然猛攻西北角,无法攻入。吴、楚联军士兵大量饿死或叛逃溃散,于是(吴王和楚王)率领残部撤退。二月,周亚夫出动精兵追击,大败叛军。吴王刘濞抛弃了他的军队,只带着几千名精壮亲兵连夜逃跑;楚王刘戊自杀身亡。
吴王刚发兵时?,他的臣子田禄伯担任大将军。田禄伯建议说:“大军集结向西推进,没有其他奇兵配合,难以成功。我希望率领五万人马,沿长江、淮河而上,收复淮南、长沙,进入武关,与大王会师,这也是一支奇兵啊。”吴王的太子劝阻说:“父王是以造反的名义起兵,这样的军队不能轻易交给别人,万一别人也背叛您怎么办?况且让别人分兵行动,会产生许多其他利害关系,白白削弱自己的力量罢了!”吴王刘濞就没有答应田禄伯的请求。
吴国年轻的将领桓将军向吴王献策说?:“吴军步兵多,步兵擅长在险要地形作战;汉军战车和骑兵多,车骑在平原地带占优势。希望大王不要攻击沿途经过的城池,直接快速西进,抢占洛阳的武器库,夺取敖仓的粮食,凭借山河的险要来号令诸侯,(这样的话)即使还没攻入函谷关,天下大局也已定了。如果大王边走边攻打沿途城邑,汉军的战车骑兵一到,冲入梁国、楚国的广阔平原,我们就失败了。”吴王征询老将领们的意见,老将们说:“这年轻人,冲锋陷阵还可以,哪里懂得深谋远虑!”于是吴王没有采用桓将军的计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白话文讲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20xs.org)白话文讲资治通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