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江都易王刘非去世。
卫子夫立后:?
皇子刘据(太子刘据)出生,他是卫夫人(卫子夫)的儿子。第二年三月甲子日(公元前128年),武帝册立卫夫人为皇后,大赦天下。
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秋至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
匈奴入侵与李广、卫青反击:?
秋季,匈奴出动两万骑兵入侵汉朝,杀害了辽西太守,掳掠两千多人,包围了韩安国的营垒(壁)。匈奴骑兵又入侵渔阳、雁门两郡,在每郡都杀害掳掠了一千多人。
韩安国率军向东转移到更远的北平郡(今辽宁凌源一带)驻守(屯);几个月后,他病逝了(病死)。武帝于是再次召回李广,任命他为右北平郡(郡治在平刚,今内蒙古宁城)太守。匈奴人称李广为“汉朝的飞将军”,避开他防守的区域,多年不敢入侵右北平。
车骑将军卫青率领三万骑兵从雁门郡出击,将军李息从代郡出击;卫青斩杀俘获匈奴数千人。
东夷归附与代价:?
东夷薉貊部落首领南闾等人率领部众共二十八万人归降汉朝,汉朝在其地设置苍海郡(约在今朝鲜半岛北部);然而,迁移安置这些人口所耗费的人力物力,比照开通南夷夜郎时的情况,导致燕、齐(今河北、山东)一带社会动荡不安(靡然骚动)。
这一年,鲁共王刘余、长沙定王刘发都去世了。
主父偃、严安、徐乐上书:?
临淄(今山东淄博)人主父偃和严安,以及无终(今天津蓟州)人徐乐,都向武帝上书议论国事。
主父偃上书(节选):? 主父偃在上书中重点劝谏不要轻易讨伐匈奴:
开头引用《司马法》的兵法原则:“国家再强大,好战必亡;天下再太平,忘记战备必危。”愤怒是违背仁德的(逆德),兵器是凶险的器具(凶器),争斗是下策(末节)。一心追求战争胜利、穷兵黩武的人,没有不后悔的。
回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欲攻打匈奴,李斯劝谏说不可行:匈奴居无定所,迁徙如飞鸟,难以制服。轻兵深入则粮草断绝;若随军运粮则行动迟缓。得到他们的土地无利可图,得到他们的民众难以统治。战胜后只能屠杀,这不是仁君所为。耗尽国力只为对付匈奴,绝非长久之计(长策)。秦始皇不听,派蒙恬攻占河套地区(辟地千里)。但这片土地盐碱沼泽遍布(沮泽、咸卤),无法耕种。又征发全国壮丁戍守北河(黄河河套段),军队暴露于荒野十多年,死者无数,却始终无法渡河北进。这不是因为人力不足或武器不完备,而是形势不允许!再让百姓从遥远的东部沿海郡县(东陲、琅邪)运送粮草供给北河前线(转输北河),运送三十钟(约合一百八十石)粮食往往只能送达一石(极言损耗巨大)。男子拼命耕作也供不上前线军粮,女子不停纺织也供给不了军帐帷幔,百姓极度困苦,孤寡老弱无人供养,倒毙路旁的人随处可见,天下人开始背叛秦朝。
至高皇帝(刘邦)平定天下后,欲攻打聚集在代谷(今山西大同东北)外的匈奴。御史成进谏言:匈奴习性如同鸟兽聚散无常,追击他们如同捕捉影子。刘邦不听,北上代谷,果然遭到平城之围。高皇帝非常后悔,于是派刘敬前去缔结和亲之约,此后天下得以远离战争。
总结道:匈奴难以制服,由来已久;掠夺骚扰是他们的天性(所以为业也)。从上古虞、夏、殷、周各朝,都不把他们当作臣属百姓来治理约束(弗程督),而是当作禽兽看待(禽兽畜之)。陛下若不借鉴古圣先王的做法(上不观虞、夏、殷、周之流),反而沿袭近代(秦、高祖)的失误,这正是臣最大的忧虑,也是百姓深以为苦的事情。
严安上书(节选):? 严安主要抨击奢侈风气和过度扩张:
指出当今社会奢侈成风:人们在车马、衣裘、宫室等方面竞相攀比修饰(竞修饰);音乐追求繁复韵律(调五声使有节族),服饰追求华丽花纹(杂五色使有文章),饮食堆满面前(重五味方丈于前),以此炫耀欲望。民众看到奢华就羡慕,这是诱导人们奢侈。奢侈无度导致物资无法满足需求(不可赡),百姓就会放弃农业(本)去追逐工商业(末)。工商业的利益不能凭空得来,于是官吏不惜欺诈(缙绅者不惮为诈),豪强以杀人抢劫炫耀(带剑者夸杀人以矫夺),社会风气败坏却不知羞愧,犯罪的人越来越多。
他建议:制定制度约束奢靡之风,使贫富差距不至于过分悬殊(贫富不相燿)以安定人心。人心安定,盗贼就会消失,刑罚减少,阴阳调和,万物繁盛。
以秦始皇为例:野心膨胀(意广心逸),想威震海外。北派蒙恬攻匈奴,南派尉屠睢率水军攻百越。当时秦朝北方受困于匈奴,南方受阻于越人(南挂于越),军队长期驻扎在无用的地方,进退两难。持续十多年,壮丁披甲作战,壮女运输粮草,民不聊生;路边树上常见自缢而死的人(自经于道树),死者无数。秦始皇一死,天下大乱,秦朝灭亡断绝祭祀(灭世绝祀),这都是穷兵黩武的祸患。周朝灭亡在于衰弱,秦朝灭亡则在于过分逞强(强),都是未能适时调整治国方略的恶果(不变之患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白话文讲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20xs.org)白话文讲资治通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