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元凤元年),匈奴派左、右贤王部下的骑兵二万人,分为四路,同时侵入汉朝边境进行侵掠。汉朝军队追击他们,斩杀、俘虏了九千人,并生擒了匈奴的瓯脱王(掌管边境侦察的小王);汉军没有任何伤亡损失。匈奴看到瓯脱王落在汉朝手中,担心他会指引汉军来袭,便向西北方向远远退去,不敢再到南部水草丰美之地放牧;并征调百姓去驻守瓯脱地区(以防备汉军)。
汉昭帝元凤二年(壬寅年,公元前79年)?
夏季,四月,汉昭帝从建章宫移居到未央宫。
六月,大赦天下。
这一年,匈奴又派遣九千名骑兵驻扎在受降城以防备汉军。他们在北方的余吾水上架设桥梁,使军队可以渡河,以备紧急撤退之用。匈奴想与汉朝和亲,但又担心汉朝不答应,所以不肯先开口提出,常常指使身边的人向汉朝使者暗示。然而,匈奴对汉朝的入侵和骚扰日益减少,对待汉朝使者更加优厚,想以此逐渐实现和亲。汉朝也采取笼络政策,维持着与匈奴的关系。
汉昭帝元凤三年(癸卯年,公元前78年)?
春季,正月,泰山上有块大石头自己立了起来;上林苑中一棵枯死的柳树自己站立复活;有虫子啃食这棵柳树的叶子,形成的纹路像是文字“公孙病已立”。掌管符节的官员、鲁国人眭弘上书说:“大石自己立起,枯柳复活,这预示着将有平民百姓成为天子。枯死的树木复活,是不是暗示从前被废黜的皇族(公孙氏指戾太子刘据一脉)要重新兴起(“公孙病已”可能暗指汉宣帝刘病已,他是戾太子之孙)?汉朝是继承尧的运数,有传国的气运,陛下应当寻求贤人,禅让帝位,自己退居一方做个百里之君,以顺应天意。”眭弘因此被指控制造妖言、蛊惑人心而被处死。
匈奴单于派犁污王窥探汉朝边境,回报说酒泉、张掖一带的汉军兵力日益衰弱。匈奴便出兵试探性攻击,希望能重新夺回那些地方。当时汉朝已经先得到了投降的匈奴人,得知了他们的计划,昭帝便下诏命令边境加强戒备。过了不久,匈奴右贤王和犁污王率领四千骑兵,分成三路,侵入汉朝的日勒、屋兰、番和三县。张掖太守和属国都尉(掌管归附汉朝的少数民族事务)发兵反击,大败匈奴军队,逃脱的只有几百人。归附汉朝的属国义渠王(名字不详)射死了犁污王,朝廷赏赐他黄金二百斤、马二百匹,并因此封他为新的犁污王。从此以后,匈奴不敢再侵入张掖郡。
燕王、盖长公主叛乱(指元凤元年的上官桀、桑弘羊等谋反案)失败后,桑弘羊的儿子桑迁逃亡在外,投奔了桑弘羊过去的属吏侯史吴。后来桑迁被官府捕获处死。正逢朝廷颁布大赦令,侯史吴便主动投案自首,被关进监狱。廷尉王平和少府徐仁共同审理这桩牵连谋反的案件,他们都认为:“桑迁是因为父亲谋反而被牵连获罪(坐父谋反),侯史吴窝藏的是桑迁(臧通‘藏’),并不是窝藏谋反的主犯,而是窝藏了随从人员(指桑迁)。”于是依照赦免令免除了侯史吴的罪责。后来侍御史(监察官员)复查此案,认为:“桑迁精通儒家经典,明知父亲谋反却不加劝阻抗争,其行为与谋反者本人没有区别。侯史吴原是俸禄三百石的官吏,带头窝藏桑迁,与普通百姓窝藏一般随从人员不同,侯史吴不能赦免。”侍御史奏请重新审理此案,并弹劾廷尉王平、少府徐仁放纵反叛者。少府徐仁是丞相车千秋的女婿,所以车千秋多次为侯史吴说话;他担心大将军霍光不同意,便擅自召集俸禄为中二千石的官员和博士(朝廷顾问官)到公车门(皇宫门名)开会,讨论侯史吴依法该如何处置。与会者揣摩到大将军霍光的意图,都坚持认为侯史吴犯了大逆不道之罪。第二天,车千秋将众人的意见密封上报。霍光于是以车千秋擅自召集中二千石以下官员开会(外朝官干预司法)、导致宫内宫外(霍光主内朝,车千秋为外朝丞相)意见不一为由,将廷尉王平、少府徐仁逮捕下狱。朝廷官员都担心丞相车千秋也会因此受牵连。太仆杜延年上书给霍光说:“官吏释放有罪之人,自有通常的法律来处置。现在侍御史指控侯史吴为大逆不道,恐怕处罚过重。再者,丞相车千秋一贯没有什么主见,喜欢在下属面前说好话,这是他平素的作风。至于他擅自召集中二千石官员开会,确实非常失礼。我杜延年浅见认为,丞相是位老臣,又是先帝(武帝)任用的大臣,如果没有重大罪行,不可轻易废弃。近来民间颇有传言说刑罚过于严酷,官吏断案苛刻;现在丞相所商议的,又涉及司法案件,如果因此牵连到丞相,恐怕不合乎民心,群臣议论纷纷,百姓私下非议,流言会到处传播。我私下很担心将军您会因此失去天下的声望。”霍光认为廷尉和少府玩弄法律、量刑不当,最终将他们关进监狱。夏季,四月,徐仁在狱中自杀,王平和左冯翊(京师三辅长官之一)贾胜胡被腰斩处死。然而霍光没有追究丞相车千秋的责任,最终没有与他决裂。杜延年议论事情秉持公正,调和朝廷矛盾,都像这件事一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白话文讲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20xs.org)白话文讲资治通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