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史论家)李德裕评论说:君主的德行,没有比极其明察更重要的了。明察就能洞悉奸伪,那么各种邪恶都不能蒙蔽他。汉昭帝就是这样的君主。(相比之下)周成王(被流言迷惑疑周公)就有些惭愧了;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都比不上他。周成王听信了管叔、蔡叔散布的流言,致使周公东征狼跋涉险(狼跋其胡)。汉高祖听信陈平离开魏国又背叛楚国的传言,差点舍弃了这位心腹重臣。汉文帝误以为季布好发酒疯难以亲近,便将其从中央调回地方;又怀疑贾谊专权扰政,再次疏远这位贤士。汉景帝相信杀了晁错就能让七国退兵,结果枉杀了三公之一的晁错。这正是所谓的“自己心存怀疑,就会招来谗贼之口”。假使汉昭帝能得到伊尹、吕尚(姜子牙)那样的辅佐之臣,那么他成就的盛世恐怕连周成王、周康王时期都比不上了。
上官桀等人密谋让盖长公主设酒宴邀请霍光赴宴,埋伏士兵击杀他,然后乘机废掉昭帝,迎立燕王刘旦为天子。刘旦派人快马传书与京城联络,许诺事成后封上官桀为王,(燕国)还向外联络各郡国的豪杰数以千计。刘旦把计划告诉了燕国国相(封国最高行政长官)平(人名),平说:“大王先前与刘泽(刘旦堂兄弟)合谋(反叛),事情还没成功就被发觉了,是因为刘泽一向浮夸,好欺凌别人。我听说左将军(上官桀)一向轻率不稳重,车骑将军(上官安)年轻气盛,臣担心他们会像刘泽那样坏事,又担心即使事情成功他们也会背叛大王。”刘旦说:“前些日子有个男子到皇宫前,自称是前太子刘据(巫蛊之祸中被冤杀的太子),长安城中的百姓蜂拥追随他,正闹得不可开交时。霍光害怕了,调动军队布阵以防万一罢了。我是先帝的长子,天下人信任我,还怕他们造反吗!”不久后(后)刘旦对群臣说:“盖主派人来说,现在唯一担心的只剩大将军霍光和右将军王莽(与西汉末篡汉的王莽同名)。如今右将军已经去世,丞相(田千秋)也在生病,大事必定成功,(征召我的)时间不远了。”下令群臣都收拾行装准备行动。
上官安(车骑将军)又谋划引诱燕王刘旦前来京城然后杀掉他,再废掉昭帝而立自己的父亲上官桀为帝。有人问:“那怎么安置皇后呢?”上官安说:“追逐麋鹿的猎狗,还会顾及小兔子吗!况且我们依靠皇后才得到尊贵地位,一旦皇帝的心思变了(指昭帝成年亲政),即使想做个普通老百姓都不可能了。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恰逢盖长公主府上一个舍人的父亲、担任稻田使者(掌管公田)的燕仓知道了他们的阴谋,便将此事告诉了大司农杨敞。杨敞一向谨慎怕事,不敢上报,便推说有病在家休养,把消息转告给了谏大夫杜延年;杜延年随即上报。九月,昭帝下诏,命令丞相(田千秋)部署中二千石级别官员追捕孙纵之以及上官桀、上官安、桑弘羊、丁外人等,连同他们的宗族全部处死;盖长公主自杀。燕王刘旦得知消息后,召见国相平说:“事情败露了,是不是马上发兵(造反)?”平说:“左将军(上官桀)已经死了,老百姓都知道了,不能再发兵了。”燕王忧愁愤懑,摆设酒宴与群臣、妃妾诀别。这时朝廷的责让诏书(玺书)送到了,刘旦用绶带(系印纽的丝带)自缢而死,王后、夫人等随刘旦自杀的有二十多人。昭帝施恩,赦免了燕王太子刘建死罪,废为庶人,赐给刘旦谥号为“刺王”。皇后(上官氏)因为年纪小,没有参与阴谋,又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没有被废黜。
庚午日(九月某日),任命右扶风王为御史大夫。
冬季,十月,封杜延年为建平侯;封燕仓为宜城侯;封前丞相征事(丞相府属官)任宫(因捕获上官桀)为弋阳侯;封丞相少史(丞相府低级属吏)王山寿(因诱上官安入丞相府)为商利侯。
过了很久,有一位叫魏相的文学(地方荐举人才)在回答朝廷策问时认为:“前些时候燕王刘旦大逆不道,韩义挺身而出极力劝阻,被燕王杀害。韩义没有像比干那样的王室至亲(指不是纣王亲戚),却实践了比干那样的忠节(指死谏),朝廷应该重重赏赐他的儿子,以此昭示天下,表明作为人臣应尽的道义。”于是提拔韩义的儿子韩延寿为谏大夫。
大将军霍光考虑到朝中缺乏旧臣元勋,而光禄勋张安世在汉武帝时就担任尚书令,品行忠厚纯正,便禀报昭帝任命张安世为右将军兼光禄勋,作为自己的副手。张安世是已故御史大夫张汤的儿子。霍光又认为杜延年忠诚有气节,提拔他担任太仆、右曹、给事中(都是重要官职)。霍光执法严厉,杜延年常常用宽和政策来辅助他。官吏百姓上书提出建议,霍光总是交给杜延年先研究平议再上奏。凡上书建议可以任官试用的,有的被任命为县令;有的由丞相、御史直接任用;满一年后,将其为官情况上报;如果(建议不当)有罪,则依法惩处。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白话文讲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20xs.org)白话文讲资治通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