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百姓司马顺则自称是晋朝皇室的近亲,聚集部众,号称齐王。梁邹戍主崔勋之前往青州府衙时,五月乙酉日,司马顺则趁机攻占梁邹城。又有一名僧人自称司马百年,也聚集部众,号称安定王,响应司马顺则。
五月壬寅日,北魏实行大赦。
五月己巳日(此处日期可能有误,结合上下文应为五月下旬或六月),宋文帝任命江夏王刘义恭兼任南兖州刺史,将南兖州治所迁到盱眙,增加他统领十二州军事的职权。
五月戊申日,宋文帝任命尚书左仆射何尚之为尚书令,太子詹事徐湛之为尚书仆射、护军将军。何尚之因徐湛之是皇亲国戚(徐湛之是宋文帝的外甥),受到的信任和待遇十分优厚,凡事都推让给徐湛之。文帝下诏让徐湛之与何尚之共同受理诉讼案件。何尚之虽然担任尚书令,但朝廷事务都由徐湛之负责。
六月壬戌日,北魏改年号为正平。
北魏皇帝命令太子少傅游雅、中书侍郎胡方回等人重新修订法律条文,对旧律多有增减,共制定三百九十一条。
北魏太子拓跋晃监理国政时,很信任身边的人,又经营园林田地,收取利润。高允劝谏说:“天地没有私心,所以能覆盖承载万物;君主没有私心,所以能容纳养育百姓。如今殿下是国家的继承人,天下人都以您为榜样,却经营私人田地,饲养鸡狗,甚至在集市上经商贩卖,与百姓争夺利益;诽谤的话四处传播,无法挽回。天下是殿下的天下,拥有四海之内的财富,想要什么没有,竟然要和小商贩争夺这微小的利益吗!从前虢国将要灭亡时,神灵赐给它土地;汉灵帝私自设立府库储存钱财,都导致了国家颠覆的灾祸;过去的教训如此明显,实在令人畏惧。周武王亲近虢叔、邵公、齐公、华公等贤臣,所以能统治天下;商纣王任用飞廉、恶来等奸臣,所以亡国。如今东宫有不少贤才,近来侍奉在您身边的人,恐怕不是朝廷选拔的贤良之士。希望殿下斥退奸邪小人,亲近忠诚贤良,把名下的园林田地分给贫苦百姓,经商的货物按时收存或散发;这样一来,美好的名声就会日益传播,诽谤的议论就能消除了。” 太子没有听从。
太子处理政务精细明察,但中常侍宗爱性情阴险残暴,做了很多违法的事,太子厌恶他。给事中仇尼道盛、侍郎任平城受到太子的宠信,很有权势,都与宗爱不和。宗爱担心被仇尼道盛等人弹劾,于是诬陷他们有罪,北魏皇帝大怒,在平城街市上斩杀了仇尼道盛等人,东宫的官员大多因此获罪处死,皇帝的怒气非常大。六月戊辰日,太子因忧虑去世。六月壬申日,太子被安葬在金陵,谥号为景穆。北魏皇帝后来逐渐知道太子没有罪,非常后悔。
秋季七月丁亥日,北魏皇帝前往阴山。
青州、冀州二州刺史萧斌派遣振武将军刘武之等人进攻司马顺则、司马百年,将他们全部斩杀。七月癸亥日(此处日期可能有误,结合上下文应为七月下旬),梁邹城平定。
萧斌、王玄谟都因战败撤退被免去官职。宋文帝问沈庆之:“萧斌想杀王玄谟,你却阻止了他,为什么?” 沈庆之回答说:“将领们都战败逃跑,没有不害怕获罪的;如果让他们主动回来却被处死,将领们就会逃散,所以我阻止了萧斌。”
九月癸巳日,北魏皇帝返回平城;冬季十月庚申日,又前往阴山。
宋文帝派遣使者出使北魏,北魏派遣殿中将军郎法佑前来南朝宋修复友好关系。
十月己巳日,北魏上党靖王长孙道生去世。
十二月丁丑日,北魏皇帝封景穆太子的儿子拓跋濬为高阳王;不久又因拓跋濬是皇孙嫡子,不应封为藩王,于是取消封号。当时拓跋濬四岁,聪明过人,北魏皇帝很疼爱他,常常把他带在身边。将秦王拓跋翰改封为东平王,燕王拓跋谭改封为临淮王,楚王拓跋建改封为广阳王,吴王拓跋余改封为南安王。
宋文帝派沈庆之将彭城的几千家流民迁徙到瓜步,征北参军程天祚将长江以西的几千家流民迁徙到姑孰。
宋文帝任命吏部郎王僧绰为侍中。王僧绰是王昙首的儿子,从小就有成就大事的气度,众人都认为他是治国的人才。王僧绰爱好学习,善于思考,熟悉朝廷典章制度。他娶了宋文帝的女儿东阳献公主。在吏部任职时,他熟悉人才情况,选拔举荐的官员都很称职。等到担任侍中时,他才二十九岁,性情沉稳,有器量,不因为自己有才能而轻视别人。宋文帝很担心身后之事,认为王僧绰年轻有为,想把大事托付给他,朝廷政事无论大小,都让他参与商议。文帝刚开始亲自主持政务时,信任重用王华、王昙首、殷景仁、谢弘微、刘湛;后来又信任范晔、沈演之、庾炳之;最后则是江湛、徐湛之、何瑀之和王僧绰,共十二人。
康和(可能为少数民族首领)前往北魏朝见,北魏皇帝用优厚的礼仪接待他。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白话文讲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20xs.org)白话文讲资治通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