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文皇帝元嘉二十九年(壬辰年,公元 452 年)
春季正月,北魏在中山地区俘获的五千多家南朝宋百姓谋划叛乱,中山州军讨伐并诛杀了他们。冀州刺史张掖王沮渠万年因与叛乱者串通谋划,被赐死。
北魏世祖(拓跋焘)一直追悼景穆太子,中常侍宗爱害怕被处死,二月甲寅日,刺杀了北魏皇帝。尚书左仆射兰延、侍中和疋、薛提等人隐瞒丧事,不对外公布。兰延、和疋因皇孙拓跋濬年幼,想拥立年长的君主,征召秦王拓跋翰,将他安置在秘密房间里;薛提认为拓跋濬是嫡皇孙,不能废黜。几人商议了很久,没能决定。宗爱知道后,因自己曾得罪景穆太子,又一向厌恶秦王拓跋翰,与南安王拓跋余关系好,于是秘密从皇宫便门迎接拓跋余进入宫中,假称赫连皇后的命令召见兰延等人。兰延等人因宗爱出身低贱,没有怀疑,都跟随宗爱入宫。宗爱预先让三十名宦官手持兵器埋伏在宫中,兰延等人入宫后,被依次逮捕捆绑,斩杀;又在永巷杀死秦王拓跋翰,拥立拓跋余为皇帝。北魏实行大赦,改年号为承平,尊赫连皇后为皇太后,任命宗爱为大司马、大将军、太师、都督中外诸军事、领中秘书,封为冯翊王。
二月庚午日,南朝宋立皇子刘休仁为建安王。
三月辛卯日,北魏将太武皇帝(拓跋焘)安葬在金陵,庙号为世祖。
宋文帝听说北魏世祖去世,重新谋划北伐,鲁爽等人又劝说文帝出兵。文帝向大臣们咨询意见,太子中庶子何偃认为:“淮河、泗水一带的几个州遭受战乱后,创伤还没恢复,不宜轻易出兵。” 文帝不听。何偃是何尚之的儿子。
夏季五月丙申日,宋文帝下诏说:“残暴的胡虏凶恶至极,自古以来就声名狼藉;不用我们出动武力,已经被上天诛杀。拯救百姓、清除邪恶,现在正是时机。可下令骠骑将军、司空二府,各自部署所属军队,东西相互接应。归降朝廷并立下功劳的人,根据功劳大小给予奖赏。” 于是派遣抚军将军萧思话统领冀州刺史张永等人向碻磝进军,鲁爽、鲁秀、程天祚率领荆州四万士兵向许昌、洛阳进军,雍州刺史臧质率领部下向潼关进军。张永是张茂度的儿子。沈庆之坚决劝谏不要北伐;文帝因他提出不同意见,不让他随军出征。
青州刺史刘兴祖上奏,认为:“黄河以南地区遭遇饥荒,野外没有可劫掠的物资;倘若那里的各城坚守,不是十天半个月能攻克的。如果大军滞留,运输物资的负担会很重;应当抓住时机、趁势行动,事情贵在迅速。如今北魏君主刚死,再加上临近暑季,他们国内猜疑混乱,没时间远道出兵。我认为应当长驱直入中山,占据那里的险要关卡。冀州以北地区,百姓生活尚且富足,加上麦子即将成熟,依靠当地物资供应会很容易,响应朝廷正义的人,一定会纷纷归附。如果中原震动,黄河以南地区自然会崩溃瓦解。我请求征调青州、冀州七千士兵,派将领率领,直接攻入北魏腹地。如果前锋获胜,张永及黄河以南的各路军队应立即渡过黄河,让声势和实力同时彰显,同时设立地方长官,安抚刚归附的百姓,向西据守太行山,向北封锁军都关,根据事态发展调遣军队,依据情况授予官职,百姓畏惧朝廷威严、欣喜得到恩宠,一定会全心全意归附。如果能成功,天下统一指日可待;如果不能获胜,也不会造成重大损失。现在我已催促军队准备行装,等待陛下的命令。” 宋文帝的心思只在收复黄河以南,没有采纳他的建议。文帝又派员外散骑侍郎琅邪人徐爰随军前往碻磝,负责传达朝廷的旨意,授予将领们作战方略,遇到情况当场宣布。
尚书令何尚之因年老请求退休,退居方山。议论的人都认为何尚之不会坚守退隐的志向。不久,朝廷多次下诏敦促劝谕,六月戊申日初一,何尚之再次出来任职。御史中丞袁涉收录自古以来有隐居事迹却不留姓名的人,写成《真隐传》,用来讥讽何尚之。
秋季七月,张永等人抵达碻磝,领兵包围城池。
七月壬辰日,南朝宋将汝阳王刘浑改封为武昌王,淮阳王刘彧改封为湘东王。
起初,潘淑妃生下始兴王刘濬。元皇后生性嫉妒,因潘淑妃得到宋文帝的宠爱,怨恨交加而去世,此后潘淑妃独自掌管后宫事务。因此太子刘劭非常厌恶潘淑妃和刘濬。刘濬害怕将来遭遇灾祸,于是刻意讨好刘劭,刘劭也逐渐和他亲近。
吴兴女巫严道育,自称能不吃粮食、服食丹药,还能驱使鬼神;她通过东阳公主的婢女王鹦鹉出入公主府。严道育对东阳公主说:“神灵会有符信赐给公主。” 公主夜里睡觉时,看到一道流光像萤火虫一样,飞入书箱,打开一看,得到两颗青珠;从此公主、刘劭、刘濬都对严道育深信不疑。刘劭、刘濬都有很多过失,多次被文帝责备;他们让严道育向神灵祈祷,想让自己的过失不被文帝知道。严道育说:“我已经向天帝求情,一定不会泄露你们的过失。” 刘劭等人恭敬地侍奉她,称她为 “天师”。后来,他们又和严道育、王鹦鹉以及东阳公主的家奴陈天与、黄门陈庆国一起施行巫蛊之术,用玉雕刻成文帝的形象,埋在含章殿前面;刘劭还补任陈天与为队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白话文讲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20xs.org)白话文讲资治通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