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四月癸卯日初一,柳元景率领宁朔将军薛安都等十二路军队从湓口出发,司空中兵参军徐遗宝率领荆州军队随后跟进。丁未日,武陵王刘骏从寻阳出发,沈庆之总管中军跟随。
刘劭立妃子殷氏为皇后。
庚戌日,武陵王的檄文传到健康,刘劭拿给太常颜延之看,说:“这是谁写的?” 颜延之说:“是颜竣写的。” 刘劭说:“言辞怎么这么激烈!” 颜延之说:“颜竣连老臣都不顾,怎么会顾念陛下!” 刘劭的怒气渐渐消解。他把武陵王的儿子都软禁在侍中下省,把南谯王刘义宣的儿子软禁在太仓的空屋子里。刘劭想把寻阳、江陵、京口三镇将士的家属全部杀死,江夏王刘义恭、何尚之都劝他说:“凡举大事的人不会顾念家人;况且很多人是被逼迫的,现在突然诛杀他们的家属,只会让他们更加坚定反抗的决心。” 刘劭认为有道理,于是下诏对家属一概不追究。
刘劭怀疑朝廷旧臣都不服从自己,于是优厚安抚鲁秀和右军参军王罗汉,把军事事务都委托给他们;以萧斌为主要谋士,殷冲掌管文书符节。萧斌劝刘劭率领水军逆流而上决战,否则就据守梁山。江夏王刘义恭认为南方义兵仓促起兵,船只简陋狭小,不利于水战,于是进献计策说:“叛贼刘骏年轻,不熟悉军事,远道而来疲惫不堪,应当以逸待劳。现在如果远出梁山,京城就会空虚薄弱,东边的义兵可能会乘虚而入,造成祸患。如果分兵两路应对,就会兵力分散、势力孤立。不如养精蓄锐等待时机,静观其变。放弃淮河以南地区,在石头城设置栅栏阻断敌军,这是先朝的旧方法,不用担心不能打败贼寇。” 刘劭认为这个计策很好。萧斌神色严厉地说:“南中郎(刘骏)才二十岁,能发动这样的大事,怎么能轻视他!三方叛贼同气连枝,占据上游地势;沈庆之很熟悉军事,柳元景、宗悫多次立下战功。形势这样,实在不是小敌。只能趁现在人心还没离散,全力决一死战;端坐台城,怎么能长久!现在众人都没有战意,难道是天意吗!” 刘劭不听。有人劝刘劭据守石头城,刘劭说:“古人之所以固守石头城,是等待诸侯前来救援。我如果守在这里,谁会来救我!只能全力决战;否则,就不能成功。” 刘劭每天亲自巡视军队,慰劳将士,还亲自监督都水官修造战船。壬子日,刘劭烧毁淮河以南岸的房屋、淮河内的船只,把百姓全部驱赶到北岸。
刘劭立儿子刘伟之为皇太子。任命始兴王刘濬妃子的父亲褚湛之为丹阳尹。褚湛之是褚裕之哥哥的儿子。刘濬任侍中、中书监、司徒、录尚书六条事,加授南平王刘铄开府仪同三司,任命南兖州刺史建平王刘宏为江州刺史。太尉司马宠秀之从石头城率先向南逃奔寻阳,人心因此大为震动。刘劭任命营道侯刘义綦为湘州刺史,檀和之为雍州刺史。
癸丑日,武陵王刘骏的军队驻扎在鹊头。宣城太守王僧达收到武陵王的檄文,不知道该跟随谁。门客劝他说:“现在叛逆的罪恶滔天,古今未有。为您考虑,不如接受义兵的檄文,把消息转告邻近的州郡。只要有良知,谁会不响应!这是上策。如果做不到,可亲自率领拥护正义的人,选择水陆便利的路线,投奔南方,这是中策。” 王僧达于是从小路向南逃奔,在鹊头遇到武陵王。刘骏立即任命他为长史。王僧达是王弘的儿子。刘骏刚从寻阳出发时,沈庆之对人说:“王僧达一定会来投奔义兵。” 有人问原因,沈庆之说:“我见他在先帝面前议论时开阔明达,意志坚定;从这一点来看,他一定会来。”
柳元景因为战船不够坚固,害怕水战,于是加速赶路,丙辰日,抵达江宁的江边码头,派薛安都率领精锐骑兵在淮河岸边炫耀兵力,还向朝廷官员传递文书,陈述顺逆的道理。
刘劭加授吴兴太守汝南人周峤为冠军将军。随王刘诞的檄文也传到吴兴,周峤一向胆小怯懦,犹豫不决不知该跟随哪一方;府司马丘珍孙杀死周峤,率领全郡响应刘诞。
戊午日,武陵王刘骏抵达南洲,前来投降的人接连不断;乙未日(此处日期或为笔误,结合上下文应为丁巳或戊午后几日),军队驻扎在溧洲。武陵王从寻阳出发后就生病,不能接见将领僚属,只有颜竣能出入他的卧室,颜竣把武陵王抱在膝上,亲自照料他的饮食起居。武陵王的病情多次危急,无法处理政务,所有事务都由颜竣独自决断。除了军政事务,颜竣还兼顾文书檄文的撰写,接待各地前来联络的人,白天黑夜都在武陵王身边照料,哭吊先帝的礼仪也由他代行,就像一个人包揽了所有事。这样过了几十天,连船上的士兵都不知道武陵王病得很严重。
癸亥日,柳元景秘密抵达新亭,凭借山势修筑营垒。刚投降的人都劝柳元景尽快进攻,柳元景说:“不能这样。道义上的优势难以依靠,叛党之间会互相勾结支援,轻率进军又没有防备,只会助长敌人的气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白话文讲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20xs.org)白话文讲资治通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