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戊子日,撤销录尚书事这一官职。世祖厌恶宗室势力强盛,不想让大权落在大臣手中;太傅刘义恭明白他的意图,所以请求撤销这一官职。
世祖让王公大臣、八座(尚书省长官)给荆州刺史朱修之写信,让丞相刘义宣自行了断。信还没送到,六月庚寅日,朱修之进入江陵,杀死刘义宣,同时诛杀他的十六个儿子,以及党羽竺超民、从事中郎蔡超、咨议参军颜乐之等人。竺超民的兄弟本应一同被诛杀,何尚之上奏说:“叛贼已经逃走,一个人就能擒获。如果竺超民反复无常、贪图利益,就应当逮捕他,这样不仅能免除他的罪责,还能获得不义之赏。但竺超民并没有这样的想法,从这件事勉强能看出他的过错中还有良知。而且他为朝廷保全了江陵城,谨慎守护府库,端坐等待逮捕。现在连他的兄弟都诛杀,就和其他叛党没区别了,事情做得太过分。” 世祖于是赦免了竺超民的兄弟。
秋季七月丙申日初一,发生日食。
七月庚子日,北魏皇子拓跋弘出生;七月辛丑日,北魏实行大赦,改年号为兴光。
七月丙辰日,南朝宋实行大赦。
八月甲戌日,北魏赵王拓跋深去世。
八月乙亥日,北魏皇帝返回平城。
冬季十一月戊戌日,北魏皇帝前往中山,随后又前往信都;十二月丙子日,返回平城,中途前往灵丘,抵达温泉宫;十二月庚辰日,返回平城。
世祖孝武皇帝上孝建二年(乙未年,公元 455 年)
春季正月,北魏车骑大将军乐平王拓跋拔有罪,被赐死。镇北大将军、南兖州刺史沈庆之请求退休;二月丙寅日,朝廷任命他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沈庆之坚决推辞,上奏疏几十次,还当面亲自陈述,甚至磕头流泪。世祖无法改变他的心意,允许他以始兴公的爵位回家休养,给予丰厚的俸禄供给。不久,世祖又想任用沈庆之,派何尚之前去劝说他出山。何尚之多次传达世祖的意思,沈庆之笑着说:“我沈公可不像何公你,出去了又回来。” 何尚之惭愧地作罢。
二月辛巳日,南朝宋任命尚书右仆射刘延孙为南兖州刺史。
夏季五月戊戌日,任命湘州刺史刘遵考为尚书右仆射。
六月壬戌日,北魏改年号为太安。
六月甲子日,南朝宋实行大赦。
六月甲申日,北魏皇帝返回平城。
秋季七月癸巳日,南朝宋立皇弟刘休佑为山阳王,刘休茂为海陵王,刘休业为鄱阳王。
七月丙辰日,北魏皇帝前往河西地区。
雍州刺史武昌王刘浑和身边的人撰写檄文,自称楚王,改年号为永光,设置文武百官,把这当作玩笑。长史王翼之封存了他的手迹,呈交给朝廷。八月庚申日,朝廷废黜刘浑为平民,迁徙到始安郡。世祖派员外散骑侍郎东海人戴明宝去责问刘浑,趁机逼迫他自杀,当时刘浑年仅十七岁。
八月丁亥日,北魏皇帝返回平城。
南朝宋下诏,在祭祀天地和祖庙时,开始配备音乐,这是采纳了前殿中曹郎荀万秋的建议。
世祖想削弱王侯的势力。冬季十月己未日,江夏王刘义恭、竟陵王刘诞上奏,请求裁减王、侯在车马服饰、器物用具、音乐舞蹈方面的制度,共九条;世祖趁机暗示有关部门上奏,把裁减条款扩充到二十四条,包括:王侯处理政务时不能面向南坐,不能设置帐幕;佩剑不能做成鹿卢形(一种有环的剑形);王侯的内史、相及封国内的官员,只能自称 “下官”,不能称 “臣”,官员离职后不再享受致敬的礼仪。世祖下诏批准。
十月庚午日,北魏任命辽西王常英为太宰。
十月壬午日,南朝宋任命太傅刘义恭兼任扬州刺史,竟陵王刘诞为司空、兼任南徐州刺史,建平王刘宏为尚书令。
这一年,南朝宋任命已故氐王杨保宗的儿子杨元和为征虏将军,杨头为辅国将军。杨头是杨文德的堂兄。杨元和虽然是杨氏的正统后裔,但朝廷因他年幼、才能薄弱,没有正式授予他氐王的爵位称号,氐人部落没有固定的首领。杨头之前驻守葭芦,母亲、妻子、儿女、弟弟都被北魏俘虏,但杨头仍为南朝宋坚守,没有二心。雍州刺史王玄谟上奏说:“请求任命杨头为假节、西秦州刺史,用来安抚氐人部众。等几年后,杨元和逐渐长大,再让他继承祖上的基业。如果杨元和的才能不足以胜任,就应当把职位交给杨头。杨头能守卫汉川,让那里没有胡虏的祸患,那四千户人家的偏远州郡,实在不值得可惜。如果葭芦失守,汉川也无法保全。” 世祖没有采纳。
世祖孝武皇帝上孝建三年(丙申年,公元 456 年)
春季正月庚寅日,南朝宋立皇弟刘休范为顺阳王,刘休若为巴陵王。正月戊戌日,立皇子刘子尚为西阳王。正月壬子日,世祖纳右卫将军何瑀的女儿为太子妃。何瑀是何澄的曾孙。正月甲寅日,实行大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白话文讲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20xs.org)白话文讲资治通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