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卫将军垣护之、虎贲中郎将殷孝祖等人攻打北魏返回,抵达广陵,孝武帝让他们都接受沈庆之的指挥。沈庆之推进营垒,逼近广陵城。刘诞派人给沈庆之送食物,由一百多人提着从北门出城;沈庆之不打开查看,把食物全部烧掉。刘诞在城上递下书信奏表,请求沈庆之代为呈送,沈庆之说:“我接受诏令讨伐叛贼,不能为你送奏表。你如果真想向朝廷请罪,应当自己打开城门派使者来,我会为你护送使者。”
东扬州刺史颜竣遭遇母亲丧事,送丧返回都城,孝武帝对他的恩宠待遇仍很优厚,但颜竣时常对亲友抱怨,有时还谈及朝廷的得失。恰逢王僧达获罪,王僧达怀疑是颜竣诬陷自己;临死前,详细陈述了颜竣前后抱怨、诽谤朝廷的话。孝武帝于是让御史中丞庾微之上奏弹劾颜竣,免去他的官职。颜竣更加恐惧,上奏表认错道歉,请求保全性命;孝武帝更加愤怒,下诏回复说:“你诽谤指责、心怀怨恨,已经辜负了我原本的期望;现在又过度忧虑,担心不能自保,这难道是下属侍奉君主应有的忠诚气节吗!” 等到竟陵王刘诞反叛,孝武帝就诬陷颜竣与刘诞串通,五月,逮捕颜竣交付廷尉,先打断他的脚,然后赐他自杀。颜竣的妻子儿女被流放到交州,走到宫亭湖时,孝武帝又下令把其中的男子都沉入湖中淹死。
六月戊申日,北魏皇帝前往阴山。
孝武帝命令沈庆之在桑里设置三个烽火台,规定:攻克外城就点燃一处烽火,攻克内城点燃两处,擒获刘诞点燃三处;还接连不断地派使者携带玺书催促攻城。沈庆之烧毁广陵东门,填平壕沟,修筑攻城道路,建造可移动的楼车、土山以及各种攻城器具,却恰逢长时间下雨,无法攻城。孝武帝让御史中丞庾微之上奏请求免去沈庆之的官职,又下诏不予追究,想用这种方式激励他。从四月到秋季七月,雨停了,广陵城仍未攻克。孝武帝发怒,命令太史选择日期,准备亲自渡过长江讨伐刘诞;太宰刘义恭坚决劝谏,孝武帝才作罢。
刘诞最初关闭城门拒绝朝廷使者时,记室参军山阴人贺弼坚决劝谏,刘诞发怒,抽刀对着他,贺弼才停止。刘诞派兵出城作战,多次战败,将领僚属大多翻越城墙投降。有人劝贺弼早点出城投降,贺弼说:“刘公起兵对抗朝廷,这事我不能顺从;但我蒙受他的厚恩,道义上也不能背叛他,只能以死表明心意!” 于是服毒自杀。参军何康之等人谋划打开城门接纳朝廷军队,没能成功,就冲破关卡出城投降。刘诞建造高楼,把何康之的母亲放在上面,让她暴露在外面,不给食物;何母呼唤何康之,几天后饿死。刘诞任命中军长济阳人范义为左司马。范义的母亲、妻子儿女都在广陵城内,有人对范义说:“事情肯定不能成功,你难道不逃走吗?” 范义说:“我是人家的下属官吏;作为儿子不能抛弃母亲,作为官吏不能背叛君主。如果一定要像何康之那样才能活下去,我不会做这种事。”
沈庆之率领部众攻城,身先士卒,亲自冒着箭雨石块冲锋,乙巳日,攻克广陵外城;乘胜进军,又攻克内城的小城。刘诞听说朝廷军队入城,逃往后园,队主沈胤之等人追上他,击伤刘诞,刘诞坠入水中,士兵把他拉出来,斩杀了他。刘诞的母亲、妻子都自杀了。
孝武帝听说广陵平定,走出宣阳门,命令左右侍从都高呼万岁。侍中蔡兴宗陪同乘车,孝武帝回头问他:“你为什么偏偏不喊?” 蔡兴宗神色严肃地说:“陛下今天正应该为诛杀叛贼而流泪,怎么能都高呼万岁呢!” 孝武帝不高兴。
孝武帝下诏把刘诞的姓改为 “留” 氏,广陵城中的官民,无论老少全部下令处死。沈庆之请求保全五尺以下的儿童,其余男子全部处死,女子赏给军人做奴婢;即便如此,还是杀了三千多人。长水校尉宗越负责执行死刑,他让囚犯先被开膛挖眼,有的被抽打脸部、腹部,再用苦酒浇灌伤口,然后才斩首,宗越面对这些惨状,却得意洋洋,好像有所收获。孝武帝把死者的首级聚集在石头城南岸筑成 “京观”(展示战功的高冢),侍中沈怀文劝谏,孝武帝不听。起初,刘诞自知将要失败,派黄门吕昙济和身边一向信任的人带着世子刘景粹藏匿在民间,对他们说:“事情如果不成功,就想办法保全刘景粹;如果终究不能幸免,就把他深埋起来。” 还分别给他们金银珠宝作为路费。这些人走出城门后,就四散逃走;只有吕昙济没离开,带着刘景粹躲藏了十几天,最终被抓获,两人都被斩首。
临川内史羊璿因平时与刘诞关系好,被关进监狱处死。
朝廷提拔梁旷为后将军,追赠刘琨之为给事黄门侍郎。
蔡兴宗奉诏前往广陵慰劳军队。他与范义一向交好,就收敛范义的尸体,送丧返回豫章。孝武帝对他说:“你怎么敢故意触犯朝廷法令?” 蔡兴宗直言回答:“陛下自己诛杀叛贼,臣自己安葬老朋友,有什么不可以的!” 孝武帝面露惭愧之色。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白话文讲资治通鉴请大家收藏:(m.20xs.org)白话文讲资治通鉴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