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夜校的油灯比往常多挂了两盏。
县教育局的干部们挤在炕头,棉袄袖子蹭得墙灰直掉。
杨靖缩在门后,看二柱子举着识字卡喊:“‘工’字接龙!下一个得带‘工’!”
“工人的工!”小石头蹦起来。
“工具的工!”小芳举着布拼的“工”字。
“工分的工!”妇女们笑成一团,手里的针线活都停了——她们正用旧布缝书皮,每缝一针就唱一句新学的《劳动识字歌》:“‘工’字下面加个‘力’,不出力,哪有工……”
为首的白头发局长突然站了起来。
杨靖心一紧,却见他弯腰捡起地上的识字卡,跟着唱:“不出力,哪有工——好!”他转身对随行干部说,“记下来,这歌要加到教材里。”
杨靖悄悄松了口气。
等干部们走后,他让刘会计去应付局长。
自己躲在窗后,看刘会计挺直腰板,把账本翻得“哗哗”响:“这积分不是虚的,拾一筐粪换两张识字卡,织五尺布换一本算术书——您看这登记表,群众积极性比上工还高。”
“这思路,是谁先提的?”局长突然问。
刘会计顿了顿,抬头看向墙上孩子们的“劳动笑脸”:“是孩子们——他们说,书,不该是天上的星,该是地里的苗。”
局长没说话,低头在手册上写了行字。
杨靖踮脚望去,只见“此法务实,具推广价值”几个字力透纸背。
又过了十日,小石头娘从供销社回来,裤腿沾着草籽:“外屯人说县里要发‘劳动积分本’,学咱这一套!”她扒拉着手里的盐罐子,“我问他们咋知道的,说是县教育会议上念了平安屯的经验!”
张大山正蹲在院门口修犁,犁耙“当啷”掉在地上:“咱这破屯,还能领全县的路?”
杨靖没接话,他盯着系统面板上的提示——【影响力突破屯界】达成,新功能“区域推广包”闪着金光。
他摸出钢笔,在纸上唰唰写:“建议设立‘劳动教育基金’,来源为副业利润提成……”
深夜,王念慈端着热粥推门进来,见他肩上搭着自己缝的旧布衫,笔尖在纸上走得飞快。
她刚要说话,听见他轻声嘀咕:“下一步……不是办一所劳动大学,是让每个屯,都成一所大学。”
她没出声,只轻轻把布衫往上拉了拉。
窗外的月光漫进来,落在他新写的“政策建议书”上,把“杨靖”两个字照得清亮。
而百里外的县政府办公室,一份《关于推广平安屯劳动教育模式的请示》正摊开在案头。
县长翻到最后一页,目光停在“平安屯负责人”栏——那里写着“集体”,可批示栏里的字却力透纸背:“请重点了解——那个叫‘杨靖’的年轻人,究竟是谁?”
这消息像春风卷着苞米香,正顺着松江河往平安屯飘。
喜欢六零年屯里,我开系统商城当万元请大家收藏:(m.20xs.org)六零年屯里,我开系统商城当万元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