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宝箱开出来的家伙事儿,实实在在地给团队打了一剂强心针。那股子兴奋劲儿,像刚开瓶的汽水,滋滋冒了半天泡,但到底没冲昏大伙儿的头脑。王超那句“稳扎稳打”像根定海神针,把飘起来的心又给按回了实处。
接下来,营地里的节奏明显变了。不再是之前那种带着点探险意味的忙乱,而是多了几分有条不紊的沉稳,像老匠人打磨一件传世的作品,细致,耐心,目标明确。
首要任务,就是摆弄明白那台命根子一样的海水淡化器。
这玩意儿结构不算太复杂,但一堆管子、滤芯和一个需要手摇的加压装置摆在一起,对几个习惯了石头、木棍、兽皮的“原始人”来说,还是有点眼晕。
李娜自告奋勇当起了技术总监。她盘腿坐在船舱里,借着从舱口透进来的天光,把那本附带的操作手册翻得哗哗响,一边看,一边对照着实物比划。
“原理是利用压力让海水通过反渗透膜,把盐分和杂质过滤掉……”李娜嘴里念叨着术语,眉头微蹙,手指顺着水流管路一点点摸索。
王超和陈威蹲在旁边,像两个好奇的小学生。陈威忍不住伸手想去摸那亮闪闪的摇柄,被王超一巴掌拍开:“别毛手毛脚的,等李娜弄明白再说。”
“看懂了。”李娜长舒一口气,抬起头,眼神里有了把握,“不算难。先用这个皮囊从海里取水,倒进这个进水口,然后摇动这个手柄加压,淡水就会从这根细管子里流出来,废水从另一边排出。
关键是摇动的速度要均匀,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不然影响出水量和过滤效果。”
“试试?”王超跃跃欲试。
“试试!”
三人合力把淡化器搬到沙滩上,选了个离海水近又平整的地方。聂思思拿来一个空陶罐准备接水,蒋甜甜也搬个小板凳坐在旁边,双手托着腮,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
李娜熟练地操作起来,取水,倒入,然后握住摇柄,开始匀速转动。起初几下有点涩,很快便顺畅起来。伴随着“嘎吱嘎吱”有节奏的轻响,几分钟后,一滴,两滴,随即变成细小的水流,清澈透明,从出水口汩汩流入陶罐。
“出来了!是淡水!”聂思思惊喜地低呼。
王超伸手接了一点,尝了尝,咂咂嘴:“没味儿!真就是水!一点咸味都没有!”他脸上笑开了花,这可比他们之前用笨办法蒸馏淡水效率高太多了,而且水质更好。
陈威抢过摇柄,也摇了一会儿,感受着那沉甸甸的份量和稳定的阻力,咧着嘴笑:“嘿,这活儿带劲!以后喝水就包我身上了,保证把大家都摇成水桶!”
直播间里,龙国观众看到淡化器成功出水,也是弹幕沸腾:
“牛逼!真的能造水!”
“科技改变生活,古人诚不我欺!”
“威哥摇得好卖力,以后就叫你人形水泵了!”
“这下远航的淡水问题算是解决了一大半!”
“感动,看着那水流出来,我居然有点想哭……”
成功的喜悦过后,现实问题也来了。手动摇柄确实是个体力活,出水量有限。王超估算了一下,要满足五个人日常饮用和储备,每天至少得轮流摇上两三个时辰。
他当即排了个班,每人负责一段时间,连蒋甜甜都分配了“递水囊”、“喊加油”的辅助任务,务必保证淡水储备持续增加。
另一项重头戏,就是学习那本《基础航海气象学》。
这本书成了李娜的专属宝贝,几乎手不释卷。白天,她趁着光线好,在沙滩上或者船头摊开书,一边看,一边抬头观察天上的云,感受风向的变化。
晚上,就在篝火旁,用木炭在平整的石板或木片上画云图,记风向符号,嘴里还念念有词。
“卷云,像羽毛……通常预示好天气,但如果变厚,可能天气要变……”
“积雨云,云底乌黑,云体庞大像山……这个要特别注意,很可能有雷暴或大风……”
“风向,西北风通常干冷,东南风湿润可能带来降雨……”
她不仅自己学,还当起了老师。每天固定抽出时间,把王超、陈威、聂思思,甚至抱着椰子当板凳听的蒋甜甜召集起来,进行“气象知识科普小课堂”。
“大家都记一下,”李娜指着石板上她用木炭画的简易云图,“尤其是这种积雨云,一旦发现天空有这种苗头,特别是云底发黑、云顶开始像砧板一样平展扩散,就必须高度警惕,很可能短时间内就会有大风大雨甚至雷电。在海上,这就是最危险的信号之一。”
王超学得最认真,他知道这玩意儿关键时刻能救命。他不仅记云的样子,还追问:“李娜,那除了看云,还有没有别的征兆?比如海里的动物,或者海浪的声音?”
李娜赞许地点点头,翻到书中后面章节:“有。比如海豚或鱼类异常活跃地跳出水面,可能意味着水下气压变化,天气要变。海水突然变混浊,或者海浪的节奏发生变化,从有规律的‘哗—哗—’变成杂乱无章的‘噼里啪啦’,也可能是风暴前兆。还有,如果突然觉得闷热难当,呼吸不畅,那也是低气压逼近的表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带娃求生,万倍资源反哺龙国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带娃求生,万倍资源反哺龙国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