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二,依照旧例,本是皇帝驾临南御苑,与宗室近臣宴饮、射箭,展现武备与亲和之时。然而今年的赵佶,却下了一道出乎意料的旨意:取消南御苑诸项活动,仅依礼前往大相国寺进香祈福,为北伐将士、为大宋国运祝祷即可。
消息传出,朝野虽有些许议论,但大多理解为陛下心系北疆,无心游乐。唯有赵佶自己知道,这其中更多是他那现代灵魂对无休止礼仪活动的倦怠,以及对这难得假期的珍惜。能省则省,让大家,也让自己,真正休息片刻。
大相国寺的进香仪式庄重而简洁。在缭绕的香烟与僧侣的诵经声中,赵佶虔诚祈愿,心中所想,却是远方的烽火与即将到来的血战。仪式一结束,他便摆驾回宫,将外界的喧嚣与规矩暂时关在了身后。
下午,阳光正好,难得冬日里有这般暖意。赵佶并未召见任何臣子,而是信步来到了御花园中,孩子们玩耍的暖阁附近。还未走近,便听到里面传来阵阵银铃般的笑声。
推门进去,只见太子赵桓、郓王赵楷以及几位年幼的公主正在宫人的看护下嬉戏。柔福帝姬赵多富眼尖,第一个看到父亲,立刻像只欢快的小鸟般扑了过来,手里还举着一块黏糊糊、亮晶晶的麦芽糖。
“爹爹!吃糖!” 小姑娘踮着脚,努力将糖举高。
赵佶笑着弯腰,就着女儿的小手轻轻舔了一下,那熟悉的、带着粮食焦香的甜味在口中化开。看着孩子们围着麦芽糖锭子,吃得小手小脸黏糊糊却满脸幸福的模样,一个念头忽然在他脑中闪过。
麦芽糖虽好,却略显单一黏牙。若是能做出奶糖……那香浓丝滑、甜而不腻的味道,这些孩子怕是会更喜欢吧?
想到这里,他心中不由升起一股跃跃欲试的冲动。他虽不是厨师,但奶糖的大致做法还是知道的。
“梁伴伴,”他唤来随侍的老太监,“去,把御膳房手艺最好、嘴巴最严的糕点御厨给朕唤来。”
不多时,一位姓周,年约五旬、面容精干的老御厨战战兢兢地来了,不知陛下突然召见所为何事。
赵佶让他平身,和颜悦色地问道:“周师傅,宫中可能弄到新鲜浓郁的牛乳?”
周御厨忙道:“回陛下,宫中每日皆有尚食局供应上等牛乳,最是新鲜醇厚。”
“好。”赵佶点点头,开始描述,“朕偶得一法,或可制一新式糖点。你且记下:取大量牛乳,小火慢熬,收其水分,使其浓缩近半,成浓郁奶浆。另备饴糖或砂糖,同样熬煮至可拉丝之稠状。然后将二者混合,加入少许黄油或牛油提炼的清油也可,继续以文火搅拌,直至锅中糖浆浓稠,舀起滴落成片状而非线状。此时,可离火,快速倒入抹了薄油的浅盘中,待其稍凉尚有余温时,反复拉扯,使其充入空气,色泽变浅,质地变韧。最后切成小块即可。”
他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拉扯的动作。周御厨听得目瞪口呆,他做了一辈子糕点,从未听过如此做法!熬奶?与糖同熬?还要拉扯?这能好吃吗?但皇帝金口玉言,他不敢质疑,只能拼命记下每一个步骤。
“此法关键在于火候与拉扯的时机,你且先去试制,莫要声张。”赵佶嘱咐道。
周御厨领命,怀着满腹疑团和一丝兴奋,匆匆赶回御膳房。
约莫一个多时辰后,周御厨端着一个食盘,脚步轻快地回来了,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和难以置信的神色。食盘上盖着锦缎,但一股混合着浓郁奶香和焦糖甜香的气息已经飘散开来。
“陛下!成了!竟……竟真的成了!”周御厨声音发颤,揭开锦缎。
只见盘中整齐码放着一块块拇指大小、色泽乳黄微透、表面光滑带着细微纹理的小糖块,正是赵佶记忆中的奶糖模样!
赵佶拿起一块,入手微硬,但指温稍焐便略显柔软。放入口中,先是感受到一丝坚脆,随即在口腔温度下慢慢软化,浓郁的奶香瞬间弥漫开来,伴随着恰到好处的焦甜,甜而不齁,香而不腻,比之麦芽糖,别有一番香滑馥郁的风味。
“好!”赵佶眼中露出满意之色,亲自将盘子端到孩子们面前。
“来,尝尝爹爹让人做的新糖。”
孩子们好奇地围拢过来,拿起那从未见过的小糖块放入口中。下一刻,他们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好香!好甜!”赵多富含糊不清地叫着,小脸上满是陶醉。
“比麦芽糖好吃!”郓王赵楷细细品味着,给出了中肯的评价。
连性子沉稳的太子赵桓,也忍不住多吃了一块,嘴角微微上扬。
看着孩子们争先恐后、吃得津津有味,甚至为了最后一块奶糖而嬉笑争抢的温馨场面,看着他们脸上那纯粹而满足的笑容,赵佶站在一旁,嘴角不由自主地扬起,露出了一个发自内心的、轻松而愉悦的笑容。
这片刻的温馨,这亲手为孩子们带来新奇与快乐的成就感,暂时洗去了他身为帝王的沉重与筹谋北伐的焦虑。奶糖的香甜萦绕在舌尖,孩子们的欢笑回荡在耳边,这一刻,他只是一个希望看到子女开心的普通父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宋骑天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宋骑天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