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州宗泽与伏波行营都指挥使呼延庆的引领下,赵佶一行径直来到了位于登州城东的深水良港——水寨。
甫一踏入寨门,眼前豁然开朗。只见碧波万顷的海湾内,大小战船鳞次栉比,桅杆如林。既有灵活迅捷的海鹘、游艇,也有体型庞大、形似楼宇的楼船。水兵们正在甲板上、码头边进行着各种操练,号子声、海浪声、风声交织在一起,充满昂扬的朝气。
赵佶驻足观望,微微颔首。这水寨规划得法,戒备森严,船只保养得宜,士卒精神饱满,确是一支可战之师。
“陛下,请随臣来。”呼延庆引着赵佶走向码头一处戒备尤为森严的区域。那里,停泊着一艘经过特殊改装的楼船,其甲板布局与周围船只明显不同,最引人注目的是,在船头及两侧船舷,正在固定的三门黝黑的巨物!它们比陆上的红衣大将军炮体型略小,但结构更加紧凑,炮身与特制的、带有复杂缓冲与转向机构的炮架牢牢结合,炮口斜指海面远方,散发着冷冽的杀气。
“陛下,此乃按将作监图纸,由舟船监与登州船坞合力改装的镇海级炮舰,”正在教导如何安装的将作监丞宇文肃在一旁详细介绍,语气中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其上配备的,正是改良缩小规制的舰载红衣炮!炮身以新法钢材铸造,炮架专为抵御海上风浪与后坐力设计,可调整射界。为防海水侵蚀,关键部件皆做了防锈处理。”
赵佶走近细看,甚至亲手摸了摸那冰冷坚实的炮管,眼中满是赞许:“好!有此利器傍身,我大宋水师,方真正有了镇海之威!”
他回头看向宗泽,问道:“宗卿,你久在登州,熟知海情。以你之见,此等舰炮若成,于我朝海防、乃至经略海洋,有何助益?”
宗泽目光扫过那三门舰炮,沉吟片刻,肃然答道:“陛下,此物实乃海上攻守之神器!以往水战,多以弓弩互射,接舷跳帮决胜负,伤亡巨大,且难以速决。若敌船高大坚固,则更为棘手。”
他指向远方海面,分析道:“然,有此舰炮则截然不同!其一,可远距毁伤。可在敌军弓弩乃至大部分投石机射程之外,发炮轰击,摧毁敌船帆缆、船体,甚至直接击沉!使我军占据绝对主动,减少近战伤亡。其二,可攻坚破垒。海外番邦,或有据岛而守者,或于险要处设堡。以往水师难以攻克,如今舰炮可直接轰击其岸防工事,为登陆扫清障碍。其三,可震慑宵小。海盗番夷,若知我大宋水师有此雷霆之威,必闻风丧胆,不敢轻易犯境,海疆自然安宁!”
他的分析条理清晰,直指关键,不仅看到了战术层面的改变,更预见到了战略层面的威慑作用。
赵佶听得连连点头,宗泽果然见识不凡。他补充道:“宗卿所言,深得朕心。然,舰炮之用,尚不止于此。未来我大宋商船队通行四海,若有此等炮舰护航,何惧海盗侵袭商路畅通,则财源广进,国库充盈!甚至……远播国威于万里波涛之外,亦非不可想象!”
他这番话,更是将舰炮的用途从单纯的军事防御,拓展到了保障经济、宣扬国威的更高层面,听得呼延庆、张公裕等水师将领心潮澎湃,眼中放光。
宗泽亦是身躯微震,深深看了赵佶一眼,他原以为陛下只是重视军械之利,没想到其目光如此长远,胸怀如此广阔。他拱手慨然道:“陛下雄才大略,高瞻远瞩,臣佩服!若能如此,实乃国家之幸,万民之福!”
“利器虽好,亦需善用之人。”赵佶勉励道,“王将军,张将军,炮舰操典、战术战法,需尽快摸索、演练纯熟。朕期待伏波行营,能成为我大宋真正的海上长城!”
“末将等定不负陛下厚望!”呼延庆、张公裕轰然应诺,声如洪钟。
视察完水寨与炮舰,赵佶对登州的防务与舰炮的进展心中有了底。他对随行的折彦质低声吩咐了几句,折彦质领命,悄然去安排明日海上实弹射击的相关事宜。
而赵佶则在宗泽的陪同下,登上了水寨旁的一处高地,眺望着无垠的蔚蓝大海,心中豪情与思绪一同翻涌。这片广阔的海洋,即将因为那几门安静停泊在炮舰上的“龙咆”,而迎来属于大宋的时代。而身旁这位刚毅沉静的知州,或许正是未来支撑起这海疆伟业的重要支柱之一。
喜欢宋骑天下请大家收藏:(m.20xs.org)宋骑天下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