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上前扶起刘巴:先生愿出山否?
刘巴苦笑:都被都督骂得体无完肤了,再不出山,岂不真成了缩头乌龟?
围观众人哄堂大笑,随即爆发出热烈掌声。刘封心中大石落地,知道这位大才终于被自己折服。
当晚,刘巴设宴款待刘封。酒过三巡,刘巴忍不住问:都督如何知晓刘某欲投曹操之事?此事我从未与人言……
刘封神秘一笑:天机不可泄露。他举杯相邀,先生既已出山,不如说说对荆南赋税改革的建议?
刘巴摇摇头,似笑非笑:都督真乃神人也。罢了,且听我道来……
就这样,一场原本可能演变成仇怨的冲突,在刘封的机智应对下,不仅收服了刘巴,还意外获得了招揽潘濬的机会。回长沙的路上,刘封心情大好,哼起了现代的小调。亲卫们面面相觑,只觉得自家都督越发深不可测了。
刘封站在都督府的书房内,面前摊开的竹简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荆南各地的才俊名单。他的指尖停在一个名字上——罗蒙。
罗子修……刘封轻声念道,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作为穿越者,他深知在原本的历史中,这位零陵名士最终选择归隐,其才华未能充分施展。如今既然自己来到这个时代,岂能再让明珠蒙尘?
子义!刘封唤来亲兵队长,准备一下,明日我要再去一趟岳麓山。
寇封面露难色:都督,您刚访得子初先生归来,如今政务繁忙……
刘封摆摆手:得一贤士,胜过百日理政。罗子修才华不在蒋公琰之下,我必须亲自前往。
寇封知道劝不动这位年轻却极有主见的都督,只得领命而去。
次日清晨,一支轻装简从的队伍离开长沙,向岳麓山进发。刘封只带了寇封和四名亲兵,轻车熟路地向罗蒙隐居的山村行去。
半日后,一行人来到长沙城西三十里,岳麓山与湘江之间的谷地。溪水潺潺,竹林掩映间,几间茅屋隐约可见。
那就是罗先生的住处。引路的乡老指着茅屋道,罗先生性情高洁,不喜与官府往来,都督要有心理准备。
刘封点点头,谢过乡老,命随从在村口等候,自己只带着寇封步行前往。
穿过最后一段枫林,忽见江畔悬亭中有人抚琴。那琴声清越,竟压过了湘江流水之声。刘封示意亲兵止步,独自沿青石板路前行。待到近前,才见亭柱上刻着对联:观水悟道心常静,见山忘机意自闲——正是罗蒙手笔。
刘封整了整衣冠,上前叩门:长沙刘封,特来拜见罗先生。
诵诗声戛然而止。片刻后,一位三十五六岁、面容清瘦的男子打开院门。他身着粗布短衣,脚穿草鞋,却自有一股不凡气度。
刘……都督?罗蒙略显惊讶,随即恢复平静,蒙一介草民,何劳都督亲临?
刘封深深一揖:久闻先生高名,特来请教。
罗蒙打量了刘封片刻,侧身让路:寒舍简陋,恐辱尊驾。都督请进。
茅屋内陈设极为简单,除书架外,仅有一张矮几和几个蒲团。罗蒙煮茶待客,动作从容。
不知都督远道而来,有何见教?罗蒙开门见山。
刘封放下茶盏:闻先生大才,特来请教治国安民之道。
罗蒙轻笑:蒙不过耕读之人,何知治国之道?都督谬赞了。
先生过谦。刘封不慌不忙,封虽不才,却知先生曾言为政之道,在察民情;安民之要,在减赋役。此言深得治政精髓。
罗蒙明显一震:都督竟知蒙之拙见?
刘封点头:不仅知晓,更在荆南试行先生之策。减赋税,劝农桑,兴商贸。如今荆南四郡,百姓渐安。
这是实话。作为穿越者,刘封自然了解罗蒙的政治主张,并有意识地加以实施。
罗蒙神色稍缓:都督所为,确合蒙意。但蒙闲散已久,恐难适应官府约束。
刘封听出推辞之意,却不急躁:先生高才,埋没乡野,岂不可惜?如今天下动荡,百姓流离,正需先生这般人才匡扶社稷。
罗蒙摇头:天下大势,非一人之力可改。蒙宁愿耕读自娱,不慕荣利。
第一次拜访,就这样无功而返。回临湘的路上,寇封忍不住道:都督,这罗蒙也太不识抬举了!
刘封却笑了:真才之士,岂能轻易折服?无妨,我们改日再来。
半月后,刘封二次造访罗蒙。这次他带上了蒋琬同行。
公琰与子修有旧,或可助我一臂之力。刘封对蒋琬说。
蒋琬点头:子修性情刚直,最恶虚礼。都督若能以诚相待,或有转机。
然而第二次拜访依然未能说动罗蒙。尽管有蒋琬从中说和,罗蒙仍以不谙世事为由婉拒。
回程路上,蒋琬安慰刘封:都督勿忧。子修虽拒,但观其神色已有松动。只是……
只是什么?
只是子修最重实际。若无明证,恐难相信都督真能践行其理念。
刘封若有所思。
又过一月,秋收时节将至。刘封第三次前往青溪,这次他换上了粗布短衣,只带两名随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再续蜀汉的浪漫请大家收藏:(m.20xs.org)再续蜀汉的浪漫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