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之内,让大华每一个百姓,都能吃饱穿暖;让每一个孩子,都有书可读。”
李信在预备会上抛出的这个目标,如同一块巨石砸入平静的湖面,让在场的每一位高官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全国民生会议”正式召开的第一天,议事厅里坐满了从各省赶来的代表。有精明干练的民政主官,有满身书卷气的士绅代表,甚至还有几个皮肤黝黑、手掌粗糙的百姓代表,他们局促不安地坐在华丽的椅子上,好奇地打量着周围的一切。
会议的第一个议题,便是由民政部主官王砚,详细阐述这个宏伟的“两年规划”。
王砚走上台,身后是一块巨大的黑板,上面用白色的粉笔字写着四个大字——“民生为本”。
“诸位同仁,父老乡亲。”王砚清了清嗓子,声音通过一个简易的铁皮扩音器,传遍了整个大厅,“汉王,不,现在我们应该称之为大华的领袖。领袖交给我们的任务,很明确,就是民生。而民生的根本,无非两件事:吃饭,和读书。”
他拿起粉笔,在“吃饭”下面写上了“土豆”和“红薯”两个词。
“这两样,是格物院从西洋引进的新品种。它们不挑地,耐干旱,最重要的是,产量极高!根据我们在关中地区的试种,一亩土豆,能产八百斤!一亩红薯,能产一千斤!这是什么概念?这意味着,只要我们大力推广,天下的百姓,就再也不用担心饿肚子了!”
台下响起一阵嗡嗡的议论声。亩产千斤?这对于那些习惯了麦子稻谷亩产一两百斤的农户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
一个来自山东的百姓代表,名叫张二柱的汉子,壮着胆子站了起来:“王大人,俺……俺读书少,你别骗俺。真有这么高产的粮食?”
王砚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拍了拍手。立刻有侍从抬上两个大筐,一筐是金灿灿的红薯,一筐是圆滚滚的土豆。
“张大哥,口说无凭,眼见为实。这就是土豆和红薯。会后,每个代表都可以领一份回去尝尝。不仅如此,民政部已经准备了五百万斤的种薯,将免费发放给各省农户,并派农技人员下乡,手把手教大家怎么种!”
张二柱看着那满筐的粮食,眼睛都直了,他使劲咽了口唾沫,憨憨地坐了下去,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乖乖,要是真的,俺们村可有救了。”
解决了吃饭的问题,王砚话锋一-转,指向了“读书”两个字。
“吃饱了肚子,就要充实脑子。一个国家想要强大,靠的不是人多,而是人才多。所以,领袖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全民教育’!”
他在黑板上画出了一个金字塔结构。
“最底层,是‘村镇蒙学’。我们计划在两年内,在全国每个千人以上的村镇,都建立一所蒙学。免费招收六到十岁的学童,不分男女。主要教授识字、算术,以及一些基本的农事和格物常识。”
“中间一层,是‘县城中学’。每个县,至少建立一所中学。从蒙学中选拔优秀的学生,进行为期三年的深造。除了经史子集,还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等格物院的新学问。”
“最顶层,是‘省城大学’和‘都城太学’。每个省,建立一所综合性大学。在首都长安,建立全国最高学府——太学。招收全国最顶级的英才,由格物院的王希总院正,甚至是从西洋请来的牛顿先生亲自授课,培养我们大华未来的栋梁之才!”
这个四级教育体系的构想一出,全场彻底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被这个计划的宏大和前瞻性给震惊了。尤其是那些士绅代表,他们本以为新朝的教育,无非是换个名头继续考八股文,没想到,竟然是要将“奇技淫巧”的格物之学,与圣人经典并列,甚至还要让女娃子也进学堂!
“这……这成何体统!”一个穿着绸缎长衫的老夫子终于忍不住站了起来,气得胡子都在发抖,“女子无才便是德!让她们读书识字,岂不是要乱了纲常伦理?还有那什么物理化学,不过是些下九流的工匠之术,怎能与圣人大道相提并论?荒唐!简直是荒唐至极!”
他的话,立刻引起了部分保守士绅的共鸣。
“没错,此举有违祖制!”
“教育乃国之大事,岂可如此儿戏!”
就在这时,一个清冷的声音响了起来:“哦?不知这位老先生,你口中的圣人大道,是能让百姓吃饱饭,还是能造出打跑鞑子的后装炮?”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格物院总院正王希,不知何时站了起来。他面无表情地看着那个老夫子,眼神里带着一丝不屑。
“你!”老夫子被噎得满脸通红,“你这是在侮辱圣贤!”
“我没有侮辱圣...贤。”王希一字一顿地说道,“我只是在陈述一个事实。当你们抱着几千年的故纸堆,高喊着‘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时候,西洋人的蒸汽船已经快要开到我们家门口了!当你们还在争论‘气’与‘理’的时候,牛顿先生已经用数学算出了星辰的轨迹!你们口中的‘纲常伦理’,能救国吗?能强国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请大家收藏:(m.20xs.org)铁血西域:开局结果了噶尔丹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