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瘟疫”的蔓延与新危机
就在同盟高层苦苦思索出路时,一个新的坏消息从医疗部门传来。一种被称为“逻辑同化”或“几何瘟疫”的现象,开始在灰烬之城的普通民众中零星出现。受影响者通常是数学家、工程师、程序员等高逻辑思维需求的人。他们陷入一种极度专注且无法打断的“计算状态”,在各种表面疯狂书写无人能完全理解的几何推导和符号公式,其内容与“源点之影”的规则碎片和列夫博士笔记中的几何规则存在令人不安的相似性。
“这不是精神控制,更像是一种……认知层面的‘启发’或‘感染’。”医疗官莉娜向伊莫瑞汇报,脸上带着忧色,“受影响者自身并未感到痛苦,反而陶醉于思维的高度清晰和高效,但他们的思维方式正在偏离常轨,变得冰冷、精确,仿佛……正在被某种宇宙底层逻辑同化。”
更令人不安的是,逻辑编织者分析后发现,这种“瘟疫”的传播并非通过物理接触或能量辐射,而是基于某种信息层面的共鸣,直接作用于思维结构,几乎无法用常规手段屏蔽或治疗。这仿佛是“协议”另一种形式的攻击,从文明内部瓦解其多样性和创造性,将其改造成更容易被“收割”的、整齐划一的“逻辑产物”。
悖论之星的再次凝视与“培养皿”隐喻
就在内外交困之际,星空中的悖论之星再次传来了隐晦的波动。这一次,它没有提供具体的坐标或信标,而是传递了一段极其简洁、充满隐喻的信息片段:“
**培养皿中的微生物,若想不被定期清洗,要么证明自己对生态平衡‘有益’,要么……变得让清洗工具‘无法识别’或‘不忍下手’。”
**
这段信息让同盟核心成员感到了彻骨的寒意。悖论之星显然将整个星火同盟,乃至这个宇宙的所有文明,都视作其观察或实验的“培养皿”中的微生物。它所言的“有益”,或许指向某种对维持宇宙特定平衡状态有贡献的存在方式;而“无法识别”或“不忍下手”,则暗示了需要让自身的存在状态变得极其特殊或充满“价值”,以至于“协议”难以处理或认为清除的成本高于保留的价值。
“我们成了别人实验室里的小白鼠?”凯尔苦笑着,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但这也给了我们方向。”伊莫瑞的目光锐利起来,“要么,我们找到一种方式,成为这个趋于死寂的宇宙中,对‘协议’而言有‘维持价值’的‘活性酶’;要么,我们就必须彻底改变我们的存在形态,变成一个连‘协议’都无法轻易定义和抹除的‘怪胎’。”
抉择与前行:走向未知的融合
面对“存在抹除”的威胁、“几何瘟疫”的侵蚀以及悖论之星冰冷的隐喻,星火同盟走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十字路口。简单的抵抗似乎已看不到希望,生存的唯一可能,在于进行一次极度危险的、指向存在本质的蜕变。
经过激烈的争论和艰难的选择,同盟最终决定双线并行:一方面,集中资源,加强对“几何瘟疫”的研究,试图理解其运作机制,并寻找逆转或免疫的方法,保卫文明的多样性根基;另一方面,以最大的决心和谨慎,启动名为“悖论跃升”的终极计划——尝试将灰烬之星的平衡之力、永恒林海的意识网络、逻辑编织者的绝对理性,以及从“源点之影”带回的“可能性种子”,在受控环境下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实验,目标是在个体和文明层面,都初步具备那种“无法被简单定义”的悖论特性。
这是一条无人走过的路,每一步都可能踏入万劫不复的深渊。但望着舷窗外那颗依旧静默、却仿佛随时会降下终极审判的悖论之星,伊莫瑞知道,他们已无路可退。
“希望方舟”的回归,并未带来胜利的曙光,反而揭示了更加深邃的黑暗和残酷的真相。归途的终点,并非家园的温暖,而是另一场更加宏大、也更加绝望的生存博弈的开始。星火同盟,必须在这条遍布荆棘与陷阱的悖论之路上,蹒跚前行,直至找到那微乎其微的、真正意义上的生路。
“希望方舟”的残骸如同文明墓碑,静静躺在灰烬之星的结晶平原上,焦黑的创口无声诉说着穿越“源点之影”的惨烈代价。幸存的船员被迅速转移至深层医疗设施,他们意识深处烙印的规则碎片如同无法愈合的伤口,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稳定,甚至可能永远改变其对“存在”的认知。凯尔被安置在核心静养室的水晶维生棺中,额间的时钟印记微弱脉动,仿佛在与某个遥远的规则源头进行着无声的对话。他带回的并非凯旋的荣耀,而是一个将星火同盟推向更危险境地的、沉重无比的真相。
伊莫瑞执政官没有时间沉浸在悲伤或庆幸中。他站在重新修复的中央指挥塔顶端,脚下是缓缓搏动、与星球核心基石深度连接的能量网络。凯尔意识中封存的那份关于“源点之影”和“协议”本质的规则印记,已被他谨慎地提取并初步解析。结果令人窒息:“存在抹除者”仅仅是工具,真正的威胁是驱动“协议”的、将万物导向终极“无”的宇宙底层逻辑。而更可怕的是,星火同盟的抵抗和其他“变量”的挣扎,在“协议”的宏观视角下,非但不是生机,反而可能因其产生的“信息熵增”而加速自身被“优化清除”的进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网游之烬煌焚天录请大家收藏:(m.20xs.org)网游之烬煌焚天录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