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初成,功德天降,神农氏之名响彻洪荒,被誉为“医药之祖”。然而,神农自己却并未满足于此。在尝遍百草、着书立说的过程中,他越发感到自身知识的局限。草木种类何其繁多,药性变化何其精微,仅凭一己之力亲身尝试,虽能辨明药性,但效率有限,且许多更深层次的药理、不同药材之间的精妙配伍,仍需大量的实践与总结方能洞悉。他渴望能更快、更系统地将这医药之道传播开来,普惠更多族人。
这一日,神农氏带领族人,在一处名为**百草谷**的山谷中休整,整理近日所得。谷中奇花异草遍布,药香扑鼻,正是研究药理的绝佳场所。然而,面对众多形态相似、药性却可能迥异的植物,即便是神农,有时也感到难以精确区分与归类。
就在他对着一丛开着紫色小花的植物凝神思索,难以判定其与另一种蓝色小花的具体区别与效用差异时,一位身着朴素青袍、手持药锄、背负药篓的老者,步履从容地走进了山谷。
老者须发皆白,面容清癯,眼神却温润而深邃,周身散发着一种令人心静的草木清香与祥和气息。他仿佛对谷中路径极为熟悉,径直走向那丛紫色小花,蹲下身,仔细观察其叶脉、花瓣形态,又轻轻捻起一点泥土嗅了嗅。
神农见这老者气度不凡,对草药似乎颇有研究,便上前拱手问道:“老人家,可是也精通此道?”
青袍老者抬起头,对神农和蔼一笑,声音平和:“老朽云游四方,略通些草木之性。见此谷生机盎然,特来一观。观阁下气度,可是那尝百草、着《本草》的神农氏?”
“正是在下。”神农坦然承认,随即指着那丛紫色小花请教道,“正有一事请教老人家,此花与那畔蓝花,形态相近,皆具清香,然我尝之,紫花性偏寒,可清热凉血;蓝花却性偏平,更长于活血通络。其间细微差别,除亲尝之外,可有更便捷的辨识之法?且二者可否同用?用量几何方能相辅相成,而非相互掣肘?”
这正是困扰神农的难题之一。亲尝虽直观,但风险大,效率低,且难以把握复杂配伍。
青袍老者——正是云逸所化身的药师——闻言,眼中露出赞许之色:“神农氏心系万民,不耻下问,老朽佩服。”
他并未直接回答,而是反问道:“阁下尝草万千,可知草木之性,源于何处?”
神农思索片刻,答道:“当源于其生长之天地,所吸之灵气,所承之雨露,乃至其本身之形态。”
“然也。”云逸点头,“既然如此,何不由此入手,为天下草木,订立一套辨识、归类之体系?”
他站起身,以药锄为笔,在地上划动起来。
“譬如,可按其**形态**大致分类:草本、木本、藤本……再细究其**根、茎、叶、花、果实、种子**之特征。观叶之形状(卵形、披针形、心形……)、叶脉走向(平行、网状……)、叶缘(全缘、锯齿……);察花之花序(总状、穗状、伞形……)、花瓣数目、雄蕊雌蕊之形态;辨果实之类型(浆果、蒴果、核果……)……以此为基础,即便未曾亲尝,亦可大致推断其可能所属类别,缩小辨识范围,降低尝药风险。”
云逸将现代植物分类学的部分基础理念,以洪荒修士能够理解的方式,娓娓道来。他并非传授高深理论,而是提供一种更系统、更高效的观察与归纳方法。
神农听得目眩神迷,仿佛推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以往他凭借的是经验和直觉,虽然准确,却缺乏条理。此刻经云逸一点拨,顿时觉得眼前纷繁复杂的草木世界,似乎变得有脉络可循!
“妙!妙啊!”神农抚掌赞叹,“若依此法,辨识草木,效率何止倍增!不知老人家,这药理配伍,又有何高见?”
云逸微微一笑,继续以药锄在地上勾勒。
“药性有寒热温凉,药味有酸苦甘辛咸,此乃其基本属性,阁下已明。然药力入体,各有**归经**,如兵有专攻。譬如,麻黄归肺、膀胱经,长于发汗解表;桂枝归心、肺、膀胱经,善于温通经脉。明了归经,方能精准用药,直捣病所。”
“再者,药材配伍,并非简单相加。有**相须**者,如知母配黄柏,增强滋阴降火之效;有**相使**者,如黄芪配茯苓,黄芪补气,茯苓利水,茯苓能增强黄芪补气利水之效;有**相畏**、**相杀**者,如生姜能解半夏之毒;亦有**相反**者,如乌头反半夏,同用则毒性大增……”
云逸将中医理论中关于药性、归经、配伍(七情和合)的基础原则,深入浅出地讲解给神农听。这些都是无数代人实践总结的精华,此刻经由云逸之口,系统地呈现在神农面前。
神农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这些知识,以往许多在实践中模糊感觉到、却无法清晰表述的规律,此刻豁然开朗!他感觉自己对药理的理解,正在发生一场质的飞跃!以往着成的《神农本草经》,更多是现象的记录,而此刻,他正在触摸现象背后的“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洪荒:我的道侣是天道请大家收藏:(m.20xs.org)洪荒:我的道侣是天道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