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丰登,地皇神农氏功德将近圆满,人族因饱食而人口滋生,部落愈发强盛。然而,伴随着繁荣而来的,并非只有和平与安宁。部落之间为了争夺肥沃土地、水源、人口乃至信仰,摩擦与冲突日渐增多。分散的部落联盟形式,已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内部管理与外部威胁,人族迫切需要一位能整合诸部、定鼎乾坤、以武止戈的雄主。
天道轮转,人道气运感应此变,第三位天命之人应运而生。其锋芒,起于西北姬水之畔的**有熊部落**。
有熊部落首领少典之子,名曰**轩辕**。他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其相貌堂堂,身具异象,传说其额骨隆起,形似太阳,故又被称为“**日角**”。他不仅勇力过人,更能明察秋毫,善于团结族人,处理部落事务井井有条,深得少典与部落民众的喜爱与信赖。
然而,轩辕的志向,远不止于统领一个有熊部落。他见诸部纷争,战乱渐起,人族力量在内耗中消磨,心中忧愤,常思如何能结束此等乱局,使人族凝聚一心,共御外侮(其时虽无明确外敌,但洪荒凶兽、妖族残余乃至自然环境本身,皆是对人族的威胁),开创真正的大同之世。
这一日,轩辕为思索部落发展之道,独自登上部落附近的**崆峒山**。此山钟灵毓秀,云雾缭绕,传说常有仙真隐修。轩辕于山巅一块青石上盘坐,望着山下阡陌纵横、部落星罗棋布的景象,心中思绪万千,对前路感到一丝迷茫。
就在他心神沉浸之际,忽闻空中仙乐阵阵,异香扑鼻。抬头望去,只见一位道人,乘坐仙鹤,自云端翩然而降。那道人面容古拙,气息渊深,身着八卦道袍,手持一柄拂尘,周身清气缭绕,道韵天成,正是那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座下弟子——**广成子**!
广成子落于轩辕面前,目光如电,扫过轩辕,见其根骨清奇,气运勃发,隐有皇者之气潜藏,心中暗暗点头,知此子便是老师所言的天定人皇。
“下方可是有熊部落轩辕?”广成子声音平和,却自带一股威严。
轩辕虽惊不慌,起身恭敬行礼:“小子正是轩辕。不知仙长驾临,有何指教?”
广成子拂尘一甩,淡然道:“吾乃昆仑山玉虚宫元始天尊座下广成子。见你心系人族,胸怀大志,却困于眼前迷局,特来点化于你。”
轩辕闻言,心中一震,连忙再次深深一揖:“恳请仙长指点迷津!”
广成子并未直接传授高深道法,而是立足于轩辕身为部落首领的身份,开始阐述治国安邦、统御四方之道。其所讲,核心在于“**秩序**”与“**力量**”。
“夫治国者,如烹小鲜,不可不察也。”广成子声音恢弘,直指本源,“人族纷乱,根源在于无序。欲定无序,需立**礼法**,明尊卑,定职分,使民知所行止。需设**官制**,分理政务,各司其职,使部落运转如臂指使。需定**律令**,赏善罚恶,约束行为,使社会井然。”
他详细讲解了如何设立官职,如何制定简单的法律条文,如何通过礼仪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凝聚人心。这些都是元始天尊所推崇的“顺天应人,建立秩序”之道的具体体现。
“然,徒有秩序,而无力量护持,则秩序如同沙堡,一击即溃。”广成子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轩辕,“故,需强**兵戈**,习战阵,明兵法。内可慑服不臣,平定叛乱;外可抵御凶邪,开拓疆土。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然当用之时,亦需雷霆万钧,以战止战!”
他开始向轩辕传授基础的兵法韬略,如如何侦察敌情,如何利用地形,如何排兵布阵,如何激励士气,乃至一些简单的炼体、搏杀之术,旨在提升个人与部落的整体战力。
广成子的指点,如同在轩辕面前打开了一扇全新的窗户。他以往思考的,多是部落内部的治理与生存,而广成子却为他勾勒出了一幅建立国家、统御万邦的宏伟蓝图!这其中的“礼法”、“官制”、“律令”、“兵戈”,正是他潜意识中渴望却未能明晰的关键!
轩辕天资聪颖,悟性极高,将广成子所授牢牢记住,并结合有熊部落的实际情况,开始在心中构思、推演。
广成子见轩辕一点即透,举一反三,心中更是满意。他在崆峒山停留数日,每日为轩辕讲解,答疑解惑,直至轩辕对那治国统兵之道有了初步的框架性理解。
“大道已传,日后成就,皆看你自身造化。”广成子见时机已到,便欲离去,临行前,他意味深长地看了轩辕一眼,“切记,顺天者逸,逆天者劳。建立秩序,凝聚人道,乃顺应天命之举。若有难处,可来崆峒山寻我。”
说罢,不待轩辕再多挽留,广成子已乘上仙鹤,化作一道清光,消失在天际。
轩辕对着广成子离去的方向,郑重地行了三拜九叩大礼。他知道,此番机缘,将彻底改变他以及人族的命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洪荒:我的道侣是天道请大家收藏:(m.20xs.org)洪荒:我的道侣是天道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