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盯着跳得最凶的礼部侍郎,一字一顿:“尔等若能造出射程更远的火炮,培育出亩产千斤的稻种,朕便许你入科学院,位列院士!若不能,便给朕闭嘴!再有无端阻挠新政、攻讦贤才者,视同妒贤嫉能,革职查办!”
这番毫不留情的呵斥,配合着谢景行适时按在剑柄上的手,瞬间镇住了所有反对声音。云舒用最直接的方式宣告:在帝国的未来蓝图中,实际效用的价值,将远远高于道德文章和出身门第!这是一种疯批的实用主义,是对千年文官传统的彻底颠覆。
在云舒的强力推动和巨额资金投入下,大夏科学院的建设以惊人的速度展开。
硬件顶尖:西苑工地日夜赶工,高大的院墙内,一座座功能各异的馆舍拔地而起。天文台配备着帝国最大的青铜望远镜;格物院内有专门的力学、光学、热学实验室;百工坊内炉火熊熊,工具精良;药圃里种植着来自各地的奇花异草。
人才虹吸:“院士”的崇高地位和丰厚待遇,形成了强大的虹吸效应。诏令通过《大夏公报》和驿传系统发往全国乃至海外:
草根英才:江南一位改良织机效率卓着的普通木匠,被当地官府发现,荐入京师,经考核后成为“农工科”院士。
民间奇人:川蜀一位擅长用草药治疗瘴疠的土郎中,被“蜂巢”密探寻到,送入“医药科”深入研究。
西洋学者:利类思欣然接受邀请,成为“天文算学科”的掌院院士之一;另一位精通炼金术(早期化学)的传教士也被招募进来。
本土精英:徐光启等一批思想开明的年轻官员和学者,也纷纷转入科学院,担任要职。
皇帝亲临:云舒时常轻车简从,亲临科学院。她不像帝王巡视,更像一个充满好奇的学者。她在格物院观看自由落体实验,在百工坊询问金属淬火的原理,甚至提出一些天马行空的想法:“若将水煮沸,以其蒸汽之力推动机械,可否替代人力?” 让院士们瞠目结舌,又备受鼓舞。
科学院内,并非一片和谐。一位老翰林出身的院士,与一位工匠出身的院士,为了一种新式纺纱机的齿轮传动方案争论不休。老院士引经据典,大谈“天圆地方,齿轮亦当合乎此理”;工匠院士则直接摆出模型,用实测数据说话:“大人,您看,按您的‘合乎天理’之法,这机器它转不动啊!”
这种碰撞,起初充满火药味,但在云舒“以实证为准”的铁律下,渐渐演变为一种良性的竞争与合作。古老的智慧与新鲜的血液,在这里交融、发酵。
全服首个官方科研公会(科学院)成立!是土豪会长(云舒)无限量供应研究经费(国库),招募全服散人高玩(工匠/学者)入驻,开启副本(科研项目)掉落史诗图纸(新技术)!生活职业玩家迎来春天!)
科学院的能量,很快开始显现:
军工突破:“格物科”和“农工科”的院士们联合攻关,通过反复试验,找到了更优的铁矿配比和淬火工艺,新型舰炮的炸膛率显着下降,射程和精度提升。
农业进展:“医药科”和“农工科”合作,从古籍和民间偏方中筛选、提纯出几种有效的植物提取物,初步控制了“黄金稻”的病虫害。
基础探索:“算学科”在云舒的提示下,开始系统研究对数,以简化天文和工程计算;“格物科”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研究,为改进望远镜和开发显微镜奠定了基础。
夜幕降临,科学院内许多馆舍依旧灯火通明。云舒站在主楼高高的露台上,俯瞰着这片孕育着帝国未来的知识沃土。耳边是隐约传来的算盘声、讨论声、甚至是实验的小型爆破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与更深的孤独感交织在她心头。
成就感在于,她终于为这个古老的帝国,点燃了系统化创新的引擎。孤独感在于,她依然是那个唯一的、能看到更遥远未来的领航员。这些才华横溢的院士们,在各自的领域奋力攀登,但他们攀登的方向和高度,仍需要她来指引。
“路还很长……”她轻声自语,夜风吹拂着她的发丝,“但至少,火种已经播下。假以时日,必成燎原之势。”
版本隐藏科技树(自然科学)已点亮!是服务器(帝国)开启自主创新模式,研发进度条(技术积累)开始缓慢但坚定地增长!未来国战(全球竞争)的胜负手,或许就在今夜这灯火通明的研究院里!
大夏科学院的成立,是云舒改革蓝图中最具远见的一笔。它超越了简单的富国强兵,直指文明进步的根源——知识的创造与运用。这里汇聚的不仅是人才,更是一个时代对未知的好奇与征服欲。帝国的战车,在装备了经济、法律、军事的利刃之后,如今又加装了一台马力强劲的创新引擎。驶向未来的道路,愈发清晰,也愈发不可阻挡。而云舒,这位年轻的掌舵者,正站在引擎的核心,冷静地调控着方向与功率。
喜欢十八岁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十八岁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