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鸽网络如同敏锐的神经末梢,将帝国最偏远的脉搏实时传导至中枢;驰道驿站如同强健的血管,输送着政令与物资。然而,端坐于澄心堂权力顶峰的云舒,却清晰地感知到一种新型的、更为隐秘的危机——舆论的失控。这是一种能量管理在意识形态层面的彻底失控。
帝国的疆域太辽阔了,千万生民散居四方。朝廷的政令,即便通过驿站系统层层传达,到了乡野闾巷,也已不知被胥吏、乡绅解读成了何种模样,甚至被刻意扭曲。而民间的声音,除了“蜂巢”密探零星的报告,绝大多数如同沉入大海的石子,悄无声息。信息的传播,呈现出一种原始而危险的割裂状态:官方渠道僵硬迟缓,而民间则充斥着口耳相传的谣言、胥吏的曲解、豪强的煽动,以及那些对新政心怀不满的旧势力在阴暗角落里散播的流言蜚语。
云舒通过“蜂巢”的密报,看到过触目惊心的例子:某地推行《均田令》,本是德政,却有胥吏勾结劣绅,散布谣言称“量田是为了加赋”,“分地是为了抽丁”,煽动无知乡民聚众抗法;某地推广新式农具,又有旧式工匠散播“新犁伤地气,用了减产”的谎言;甚至关于她本人,“牝鸡司晨,天降灾异”的恶毒诅咒,从未在暗处真正停歇。官府的解释往往滞后且苍白,面对漫天飞舞的谣言,如同笨拙的巨人拍打苍蝇,徒劳无功。一种参与感被剥夺的愤怒和文化归属撕裂带来的孤立感,在民间默默滋生,侵蚀着新政的根基。
“陛下,”礼部尚书王璟,一位儒雅却略显迂阔的老臣,愁眉苦脸地呈上一份江南士子私下传抄的“讽政诗”,诗中隐晦攻击新政“与民争利”,“礼崩乐坏”,“陛下,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啊!此类谤言,虽已查禁,然禁而不绝,如野草烧不尽……”
云舒接过那页薄薄的、字迹潦草的纸张,指尖冰凉。她看到的不是几首歪诗,而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话语权的战争。旧势力正在用他们最擅长的方式——笔杆子、嘴巴子,与她争夺亿兆黎民的心。而她,这个帝国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却在这个战场上,近乎失语。
服务器公共频道(舆论场)被黑粉(旧势力)和工作室(胥吏)霸屏刷负面言论(谣言)?是GM(云舒)发现官方公告栏(邸报)覆盖面太小,急需开通全服广播系统(报纸)掌控话语权!
一种前所未有的紧迫感,攫住了云舒。她不能再容忍自己的意志被曲解,新政的功绩被抹黑,帝国的未来被流言所绑架。她需要一件武器,一件能够跨越千山万水、直接抵达每一个识字甚至不识字百姓心中的武器——一件大众传播媒介。
次日,她召见了王璟,以及几位文笔犀利、思想较为新派的翰林院学士。
“王爱卿,防民之口,堵不如疏,疏不如导!”云舒目光锐利,开门见山,“朕欲办一份报纸,名曰——《大夏头条》!”
“报……报纸?”王璟一愣,这个词对他而言十分陌生。
“不错!”云舒起身,走到巨大的《皇舆全图》前,“此报,非前朝之邸报,只传抄于官员之间。朕要办的,是面向天下人的报纸!士农工商,只要识字,皆可阅看!即便不识字,也要让人读给他们听!”
她详细阐述了构想,每一条都石破天惊:
官方喉舌,定期发行:由礼部下新设“舆情司”专司其职,初定每十日一期(旬报),雕版印刷,全国同步发行。
内容为王,精心策划:
头版要闻:刊载最新、最重要的诏令、政策,并配发由“舆情司”撰写的权威解读,用通俗语言阐明政策初衷、好处,驳斥谣言。
朝政动态:公布官员考核、升迁、奖惩,彰显朝廷公正。
新政硕果:大篇幅报道各地推行均田、兴修水利、学堂建设、工商发展的成功案例和先进典型,用事实说话。
天下博览:介绍海外奇闻、科学院新知、有益身心的医药常识,开阔民众眼界。
文苑拾萃:刊载歌颂新政、赞美忠勇的诗词小说,潜移默化引导价值观。
渠道下沉,全覆盖传播:通过驿站系统,免费分发至各州、府、县、乃至重要集镇。在衙门口、市集、学堂等公共场所设立“读报栏”,派专人每日诵读。鼓励民间书坊翻印售卖。
这个计划,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消息传出,不仅保守派官员炸锅,连许多凭借信息垄断和经典解释权维系地位的传统士绅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陛下!万万不可!”一位御史跳出来,脸色涨红,“圣人之学,微言大义,岂是贩夫走卒所能妄议?将朝政公之于众,任人评说,成何体统?!此举必将导致小人妄议朝政,民心惑乱!” 这是群体标签暴力,试图将知识垄断神圣化。
“舆情汹汹,岂是可引导的?”另一位老臣忧心忡忡,“若报纸所言与地方实情稍有出入,必授人以柄,反损朝廷威信!不如萧规曹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这是上升通道固化的既得利益者,害怕透明化打破他们的权力游戏规则。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十八岁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请大家收藏:(m.20xs.org)十八岁奶奶驾到,重整家族荣耀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