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廖化很多人对其的了解多来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多数人记忆中的廖化都是有几个标签的,例如“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黄巾将领”等。
对于大家在历史上所认知的廖化和实际正史中的廖化会有比较大的偏差,所以这里也解答几个关于廖化的误区,希望能帮助我们亲爱的可爱的读者朋友们更好的了解廖化这个历史人物,并且在之后的阅读中能够更加顺畅。
廖化(?—264年),本名淳,字元俭,荆州南郡襄阳中卢(今湖北省襄阳市)人,三国时期蜀国将领。廖化初为前将军关羽主薄,关羽战败后,廖化诈降东吴,孙权封其为太守。后廖化诈死,带着母亲逃回到蜀国,在途中遭遇刘备。刘备见廖化忠心耿耿,封其为宜都太守。后历任广武督、阴平太守、右车骑大将军、并州刺史,封爵中乡侯。跟随姜维防御魏将邓艾、钟会伐蜀。
咸熙元年(公元264年),蜀国灭亡,廖化与宗亲欲迁徙河南洛阳安家,但在途中病逝,享年七十余岁。
关于廖化的黄巾将领身份
廖化并未参加黄巾起义?,正史中无相关记载,其出身荆州世家大族,与黄巾军的反世家立场矛盾;《三国演义》虽描述其早期为“黄巾余党”,但属文学虚构,且时间线不符。
正史记载与认知上的矛盾点
?正史无记载?:根据《三国志·蜀书·邓张宗杨传》附传,廖化是荆州襄阳人,出身“世代冠族”(世家大族),曾任关羽主簿,首次明确记载出现在关羽败亡后(公元219年),无任何黄巾起义相关记录。??
?世家身份矛盾?:黄巾军以反世家大族为纲领,廖化作为襄阳世家子弟,参与起义的可能性极低。??
《三国演义》的文学虚构
?“黄巾余党”标签?:小说中关羽称廖化为“黄巾贼之类”,但此描述仅体现其早期为山贼,且关羽拒绝其追随的原因与身份偏见相关,未明确提及参与黄巾起义。??
?时间线错误?:若按演义描述廖化184年已成年(当时成年至少15岁),至蜀汉灭亡(公元263年)需年近百岁,与正史“七十余岁”矛盾。??
?服饰误解?:演义中“黄巾锦衣”可能是文学化描写,黄巾军残余势力在后期常被泛称,未必指向原始起义。??
其他证据补充
?官职性质?:廖化在蜀汉担任主簿、太守等文职,与黄巾军的农民起义背景不符。??
?历史空白期?:正史中廖化在关羽败亡前无记载,无法支持其早年参与起义的说法。
所以综上所述可以明确廖化并未参加黄巾起义,也非黄巾将领。
廖化本名淳,世代为沔南的豪门世族,初任刘备属下前将军关羽的主簿。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冬,割据江南的孙权派兵袭取荆州,关羽兵败遇害,廖化亦归入孙吴。他思念汉主刘备,于是诈死,当时人们信以为真,廖化趁机带着母亲昼夜西行,奔赴蜀汉。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春,刘备亲率诸将东征孙吴,在秭归与廖化相遇。刘备见到廖化后非常高兴,任命廖化为宜都郡太守。随后刘备进军至夷道县猇亭,以廖化为别督,与陆逊率领的吴军相对峙。但同年闰六月,刘备军被陆逊击破,廖化随败军退回蜀中。
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刘备病逝于白帝城。五月,太子刘禅即位,改元建兴。廖化升任丞相参军,后来又为广武都督,阴平郡太守。同年,诸葛亮举蒋琬为茂才时,蒋琬坚持推让给刘邕、阴化、庞延和廖化。
延熙元年(公元238年)九月,廖化率兵攻打魏国守善羌侯宕蕈驻守的营寨,魏雍州刺史郭淮派遣广魏郡太守王赟、南安郡太守游奕率兵救援,两军沿东西两面分兵合进,欲夹击廖化军。但同时兵力分散的弱点暴露,游奕军不少营寨更是驻扎在非险要之处,廖化抓住机会进攻,击败游奕,王赟亦在交战中箭身亡。
延熙十一年(公元248年),凉州羌胡叛魏来降,廖化随姜维率军西迎,于成重山筑城留守,抵抗郭淮进攻,帮助姜维迎回胡王治无戴等部落。
延熙十二年(公元249年),廖化随姜维进攻雍州,姜维留廖化在白水南岸扎营,与驻扎北岸的魏将邓艾对峙,欲牵制邓艾军,借以出兵袭取洮城。但被邓艾识破,抢先占据洮城,汉军于是随撤兵退走。
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廖化升任右车骑将军,授予节符,兼领并州刺史,封爵中乡侯。官位与张翼相等,而在镇军大将军宗预之上。当时的人说道:“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廖化、张翼。”
景耀四年(公元261年),都护诸葛瞻开始统领朝政,廖化路过宗预府上看望他,想同宗预一同到诸葛瞻住所拜访。宗预说:“我们年过七十,所得到的已过多,只缺少一死罢了,为何要相求晚辈而登门拜访呢?”于是没有前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风起荆南请大家收藏:(m.20xs.org)风起荆南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