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中午,潮城卫校的校园广播准时响起。在播报完学校通知和几则校园简讯后,播音员用清晰而富有感情的声音念出了标题:“下面播送一篇来自口腔班的通讯稿——《福利院送温暖,口腔班在行动》。”
正在食堂吃饭的詹晓阳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放慢了手中的动作,侧耳倾听。稿件简短精炼,如实记录了昨天班干部们前往福利院进行清扫和陪护活动的过程,肯定了同学们的爱心奉献,最后呼吁大家更多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广播声在校园里回荡,不少路过的同学也驻足聆听。刘小惠坐在詹晓阳对面,冲他眨了眨眼,嘴角带着骄傲的笑意。
詹晓阳微微一笑,继续低头吃饭,心里却知道,真正的反响会在晚上。
果然,当晚的“玉兰树下”专题广播时间,成为了校园里一个特别的时刻。
“玉兰树下”是校园广播站一档偏向文学和深度报道的栏目,通常在傍晚六点到七点播出,时长约六十分钟。很多同学习惯在这个时间散步、或在宿舍休息时收听。
六点整,熟悉的开场音乐过后,播音员的声音响起,比中午更多了一份深沉和庄重: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晚上好。欢迎收听今晚的‘玉兰树下’。我是今晚的主持人蔡涵。今天,我们要为大家播送第一篇,是口腔班詹晓阳同学撰写的特稿——《不幸的周姨》。”
这个标题一出,立刻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随着播音员用舒缓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调,将周姨坎坷曲折的大半生娓娓道来,校园里许多角落都渐渐安静下来。
在操场散步的同学放慢了脚步;在宿舍里聊天、打闹的学生停止了喧哗;在水房洗漱的同学也关上了水龙头……周姨的故事,通过电波,清晰地传入了每个人的耳中。
从曾经的富裕安宁,到丈夫猝然离世的打击,再到婆家无情的欺凌夺产,儿女接连遭受身心创伤的悲剧,以及她为了孩子坚韧不屈、耗尽家财、最终无奈入住福利院的辛酸……故事层层递进,充满了命运的残酷与母爱的伟大。
播音员显然也被故事打动,播到动情处,声音微微有些哽咽,更加重了故事的感染力。
广播结束时,背景音乐缓缓响起,是一首舒缓而略带伤感的曲子,久久地回荡在夜空中。
广播结束后,校园里并没有立刻恢复喧闹,反而陷入了一种短暂的、带着沉思的寂静。紧接着,各种议论声在四面八方响起。
“我的天……这个周姨太惨了……”
“她婆家还是人吗?简直畜生不如!”
“她女儿太可怜了,才十五岁就……唉!”
“周姨真坚强,要是我可能早就崩溃了。”
“是啊,太不容易了,伟大的母亲!”
“这文章是谁写的?写得真好,听着都想哭……”
“口腔班的詹晓阳,就是那个挺能干、经常在外面搞活动的……”
刘小惠和林珊珊、林雅雯一起走在回宿舍的路上,听到周围同学的议论,心里既为周姨感到难过,又为詹晓阳感到无比自豪。
黄朝彬和汪胖子在宿舍里,也被故事深深震撼,对詹晓阳的敬佩又加深了一层。
詹晓阳自己,则独自走在回小屋的路上,耳边仿佛还回响着广播里的声音和周姨的哭泣,心情复杂,既有将故事传播出去让更多人知晓的释然,也有对周姨命运的沉重叹息。
他知道,这篇文章将会引起不小的反响,也记得在前世的记忆里,这篇稿件后来获得了学年优秀稿件,并且促成了班级为周姨捐款的后续行动。
这算是为这件不幸的事,开启了一扇通往微小光明的窗。
与此同时,另一个好消息也在中午传来。姑父通过汪胖子转告詹晓阳:南郊路店铺的电话终于安装好了!并给了詹晓阳一个新的电话号码。这意味着专卖店有了正式的对外联系渠道,筹备工作进入了最后冲刺阶段。
晚饭后,詹晓阳和汪胖子立刻赶到打印店,取回了之前订好的开业海报和一大箱(共计一万五千张)宣传单。沉甸甸的箱子被他们暂时存放在汪胖子堂哥那间空闲的宿舍里。
晚自习下课后,詹晓阳并没有直接回小屋,而是召集了一个小型“工作组”。成员包括汪胖子、黄朝彬、林珊珊、林雅雯,当然还有刘小惠。一行人来到了汪老师的宿舍。
“今晚的任务,就是把我们新店的电话号码,工整地抄写到每一张宣传单上这个预留的空格里!”詹晓阳指着宣传单下方一个明显留白的位置,对大家说。
这是他在设计宣传单时特意留下的,因为当时电话还没装好。
看着地上那满满一箱、堆得像小山一样的宣传单,众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
“一万五千张?!这要写到什么时候去?”黄朝彬咋舌道。
“人多力量大!咱们分工合作,流水线作业,很快就搞定!”詹晓阳给大家打气。他事先已经准备好了十几支粗细均匀的签字笔。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请大家收藏:(m.20xs.org)重生1995回到卫校上学的日子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