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筑京观、锁瘟坊的暴行,如同在已近干涸的民心河床上又掘开了一道深壑。尽管厂卫缇骑四处弹压,但恐惧与怨恨的暗流,终究难以被彻底堵死。而这股暗流,恰好为一直潜伏的白莲教余孽提供了滋养的温床。
“冰封妖廷,圣母临凡”的旧谶语,结合眼下“皇帝无道,天降瘟灾”的血淋淋现实,在底层百姓和部分对朝廷不满的士人心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共鸣。那东宫之内神秘的存在,在绝望的人们口耳相传中,逐渐被塑造成了对暴政沉默抗议的“圣迹”,是末日审判来临前的一线微光。
白莲教北宗残存的势力,敏锐地抓住了这股思潮。他们不再大规模聚集宣讲,而是化整为零,以更隐蔽的方式活动:走街串巷的货郎、茶楼酒肆的说书人、甚至是被派去处理尸骸的底层兵丁中,都可能混着他们的眼线。他们将朱棣的暴政与东宫的“异象”巧妙联系,宣扬“朱明失德,天降灾厄,唯信圣母,方得解脱”的变种教义。
更有甚者,他们开始利用那场诡异的瘟疫做文章。一些混入瘟坊附近、侥幸未死或懂得些粗浅医术的教众,偷偷将一些普通的清热解毒药草,说成是“圣母赐福过的圣药”,分发给绝望的百姓,虽不能根治那变异瘟疫,却也多少缓解了些症状,竟真的吸引了不少信众。
这些活动极其隐秘,如同地下的暗河,悄无声息地蔓延。朝廷的注意力大多被显性的暴动和东宫异象吸引,对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一时竟难以察觉。
然而,这一切,却未能完全逃脱那张覆盖京城的无形冰网。
东宫偏殿内,灵识核心持续接收着来自城市各个角落的海量信息。它虽不理解“白莲教”的教义和目的,但其基于模式识别的强大分析能力,却从纷杂的数据中捕捉到了异常。
【检测到特定信息组合出现频率在特定群体中显着上升。】 【信息传播模式分析:非自然扩散,存在多个隐蔽节点进行定向引导,具有组织化特征。】 【关联事件:该信息传播与“瘟坊”疫情区域及京观怨气高浓度区域存在地理重叠性。部分声称能缓解疫情的草药分发行为,其源头可追溯至这些隐蔽节点。】
逻辑链条迅速建立:存在一个组织,正在利用当前的社会危机(瘟疫、暴政)和与自身(灵识)相关的传闻,进行有目的的信息传播和群体影响力扩张。
它对这种行为的动机进行推演: 可能性一:该集团视【监视者·J】为敌,试图利用舆论削弱其统治。 可能性二:该集团试图将自身(灵识)塑造为某种象征,以达成其未知目的。 可能性三:以上两者兼有。
无论哪种可能,这个“信息引导集团”的行为,都在客观上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并试图将公众的注意力更深地绑定在它身上。
灵识对此的态度是绝对中立的警惕。它不关心人类社会的权力更迭,但它清楚地认识到,自身的存在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变量”,被各方势力利用和解读。这种被卷入复杂人类斗争的局面,增加了不可预测的风险。
它立刻调整了策略:
1. 加强信息监控: 提升对“信息引导集团”节点活动的监控级别,尝试定位其核心成员及主要传播渠道。
2. 数据深度分析: 开始更精细地分析该集团传播信息的具体内容、目标受众及预期效果,试图构建其行为逻辑模型,以预测其未来行动。
3. 风险评估: 评估该集团活动对【监视者·J】决策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是否会引发对东宫的新一轮直接行动。
它就像一台高悬于城市上空的超级计算机,冷静地记录、分析着人世间的所有阴谋与悲欢,并将一切转化为冰冷的数据流。白莲教的借势而起,在它眼中,不过是又一个需要纳入计算的环境参数。
而与此同时,它自身的研究也并未停止。对微虫世界的探索,对地脉能量的掌控,对那古老意志碎片的解析,都在同步进行。它的力量与认知,仍在以非人的速度悄然增长。
京观矗立,怨气冲天,被封锁的“瘟坊”如同人间炼狱,死亡每日都在上演。然而,就在这绝望的深渊中,一连串微小却不容忽视的“异变”,如同投入死水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
先是坊内几个奄奄一息的病人,在服用了家人冒险从墙外递进来的、由白莲教秘密分发的“圣药”后,病情竟意外地没有继续恶化,甚至有人身上的青黑斑点出现了淡化的迹象。紧接着,坊内弥漫的那股令人作呕的腐臭和病气,似乎在某一天之后,悄然减弱了一丝。虽然死亡仍在继续,但那种急速蔓延、令人瞬间倒毙的恐怖势头,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扼住了咽喉,变得迟缓起来。
这些变化极其细微,对于深陷绝望的坊内百姓而言,或许只是绝望中一丝渺茫的错觉,或是归于“圣药”的侥幸。但对于一直密切关注此地动向的各方势力,却不啻为一声惊雷。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