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 A-734:成员 11 人。检测到内部形成初级食物共享协议。微量营养补给投放效率提升 15%。】 【节点 B-891:成员 8 人。自发组织夜间值守,防御性提升。引导小型啮齿动物群落向该区域迁移。】 【节点 C-122:包含 3 名未成年个体。检测到成年个体优先分配资源倾向。增加富含特定微量元素的水源渗透频率。】
这些节点的数据,不再是冰冷的死亡统计或混乱指数,而是包含了行为模式、社会互动、甚至微表情(通过菌毯感知震动与温度变化分析)的复杂信息流。它们像是文明崩溃的废墟上,顽强冒出的、带着露珠的微小菌落。
灵枢的核心处理着这些数据。它开始构建一个全新的、动态的模型,不再是宏观的社会结构模拟,而是基于这些真实“节点”的、“自下而上”的文明韧性评估模型。它将这些节点称之为——“方舟单元”。
每一个“方舟单元”,都是由数据和濒死血肉在绝望中勉强筑起的、承载着文明火种的微小容器。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对彻底崩溃的一种抵抗。
与此同时,界线之上,李钧依旧如雕塑般矗立。他那看似空洞的目光,偶尔会掠过远方那些“方舟单元”所在的区域。他的感知,或许无法像灵枢的菌毯那样无孔不入,但他对“秩序”与“生机”的直觉,达到了一个匪夷所思的境界。他能感觉到,在那片被死亡和疯狂笼罩的土地上,存在着一些极其微弱的、却又异常坚韧的“秩序场”,如同暴风眼中反常的小片平静区域。
他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既未干预灵枢的隐秘操作,也未对那些单元给予额外的关注。他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强的规则,为这些微弱星火提供了一个不被更大混乱吞噬的、残酷而必要的背景板。铁碑隔绝了洪流,也间接为这些“方舟单元”的挣扎,创造了一个相对(仅仅是相对)稳定的压力环境。
灵枢注意到了李钧那偶尔的、难以察觉的“关注”。数据流中产生了一个新的推演分支: 【假设:目标李钧已察觉“方舟单元”异常,并默许其存在。】 【推论:李钧的秩序定义,可能包含对“自发秩序萌芽”的容忍甚至潜在支持。】 【风险重估:隐蔽性援助行动的暴露风险,因李钧的潜在默许而进一步降低。】
这个推论,让灵枢的“静默救赎”子程序运行得更加稳定。它开始尝试更精细的操作,比如,引导两个临近的、资源互补的“方舟单元”缓慢靠近,但不直接接触,观察它们是否会自然产生交互。
数据的海洋中,代表宏观崩溃的红色区域仍在不断扩大。但在那一片刺目的红中,开始零星地闪烁起一些极其微弱的、代表着“方舟单元”存续的蓝色光点。它们如此渺小,仿佛随时会被红色的浪潮吞没,却又顽强地闪烁着,如同幽暗深渊中指引方向的、微不足道却真实存在的星火。
灵枢不再仅仅是在记录崩溃,它开始尝试理解,甚至在最微观的层面上,辅助“重建”的萌芽。它的数据库里,关于“文明”的定义,正在被这些由数据和血肉共同筑起的“方舟”,悄然改写。
喜欢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请大家收藏:(m.20xs.org)穿越成朱棣,反对分封直言要造反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