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去秋来,漳水两岸的稻浪翻涌出金黄的颜色,太行山麓新垦的屯田里,粟穗沉甸甸地低垂着头。伴随着“抚定太行”政策的成功,数十万流民化为编户,安居乐业,冀州的仓廪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丰盈起来。邺城内外,到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繁忙景象,似乎战争的创伤已被迅速抚平,北疆霸主的根基已然坚不可摧。
大将军府内,一场庆贺屯田初成、新军练就的盛宴刚刚散去。笙歌渐息,酒香犹存,仆役们悄无声息地收拾着残局。袁绍(主角)却并未安寝,他独立于庭院的月光下,望着廊下悬挂的灯笼,眉头微蹙,不见多少喜色。
脚步声轻轻响起,沮授与田丰联袂而至,他们似乎也洞悉了主公此刻的心境。
“主公可是在忧心,这繁华之下,仍有隐疾未除?”沮授轻声问道。
袁绍转过身,脸上露出一丝疲惫后的锐利:“公与、元皓,你二人知我。流民归附,仓廪渐实,此乃可喜之事。然,近日我观各郡县上报文书,辞藻华丽者众,言及实质者寡;报喜不报忧,已成风气。更有地方耆老,辗转递来血书,控诉小吏盘剥,豪强勾结,侵吞屯田之利,欺压新附之民。”他深吸一口气,语气转冷,“外部强敌暂退,若内部吏治腐败,豪强坐大,则我等今日之心血,他日必为他人做嫁衣。根基不牢,地动山摇啊!”
田丰目光炯炯,慨然道:“主公明鉴!打天下靠兵马,治天下需良吏。如今我冀州疆域扩大,人口倍增,旧有官吏体系,或因循守旧,或能力不济,或心怀异志,更有甚者,视新政为敛财之机。若不加以整饬,严刑峻法,则屯田之利入私囊,流民之心复离析,讨董大业,亦将如沙上筑塔!”
“正是此理。”沮授点头,“昔日高祖入关中,约法三章;光武中兴,亦大力整顿吏治。如今主公欲成王霸之业,非仅靠疆场决胜,更需一套清廉高效、如臂使指的行政体系,方能将河北之力,拧成一股,指向一处。”
袁绍眼中精光一闪:“二位之言,深得我心!吏治,乃新政深化之根本,亦是未来争霸天下之基石。是时候下一剂猛药了!”他顿了顿,沉声道:“我意已决,在冀、幽(南部)全境,推行‘吏治清平’大考!由崔琰、审配总负其责,你二人从旁参赞,务必要将那些蠹虫、庸才,从我的官署中剔除出去!同时,屯田、官学、医署等新政,需借此东风,推向每一个亭、每一个里!”
“主公英明!”田丰、沮授齐声应道,眼中都燃烧着革故鼎新的火焰。
一场远比军事征服更为复杂、影响更为深远的内部整顿风暴,在冀州的上空悄然凝聚。
翌日,大将军府连发数道措辞严厉的政令,如同惊雷炸响在冀州官场的上空。
第一道,《申饬吏治令》。严申官员考核标准,强调“清廉”、“勤政”、“实效”三条核心,宣布将由别驾崔琰、治中审配主持,组建“吏治巡察司”,对全境郡、县、乃至乡亭级官吏进行大规模考核巡查。
第二道,《深化新政令》。要求在各郡县普遍设立“官学”,招募寒门子弟入学,由州府补贴部分费用;在人口聚集区设立“官立医署”,配备医师、药童,平价或免费为贫苦百姓诊治;屯田政策进一步细化,鼓励民间开荒,并给予更长的免税期。
第三道,《鼓励告奸令》。允许百姓、乃至低级吏员,直接向巡察司或大将军府设立的“闻鼓”投书,检举不法官员,一经查实,严惩不贷,并对举报者予以保护和奖励。
政令一出,冀州震动。清廉干练的官员摩拳擦掌,期待借此机会施展抱负;而平日里尸位素餐、贪墨枉法者,则如坐针毡,惶惶不可终日。
崔琰与审配,一个以刚正清严闻名,一个以精明强干着称,二人搭档,堪称绝配。崔琰负责制定考核标准、审阅卷宗、面试官员,注重德行与操守;审配则负责调动情报网络(利用许攸等人提供的信息)、实地暗访、核查账目,精于发现蛛丝马迹。田丰、沮授则作为最高顾问,为此次整肃把握方向和尺度。
巡察使们手持令箭,分赴各地。他们不再只听郡守县令的汇报,而是深入乡里,走访田间地头,询问屯田民户,核查官仓账目,甚至突袭检查官学、医署的建设情况。
一场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各地上演:
魏郡邺城: 一名负责分发屯田农具的仓曹掾,被查出与城中豪商勾结,以次充好,克扣斤两,从中牟利。人赃并获,崔琰亲自判决,将其革职抄家,流放边地,豪商亦被重罚。此事极大震慑了邺城内外的小吏。
巨鹿郡: 一名县令,能力平庸,但在上报政绩时夸大其词,将邻县协助平息的匪患也算在自己头上。审配通过对比多方文书和暗访民情,揭穿其谎报,予以罢黜。
常山国: 一名郡丞,乃是颍川名门之后,自恃身份,对巡察使阳奉阴违,阻挠新政中“官学”的设立,认为那是浪费钱粮培养“贱民”。崔琰得知后,不顾其出身,以“怠政抗令”之罪,将其就地免职,遣返原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