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枣会盟的盛况与袁绍登坛盟誓的威仪,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其引发的涟漪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四方扩散。联军营寨连绵,旌旗蔽日,每日里操练的呐喊声与战鼓声,即便相隔数十里亦清晰可闻。这股凝聚起来的力量,带着凛然正气与滔天杀意,沉沉地压向西方,压向那座已然残破的旧日帝都——洛阳。
联军中军大帐内,看似按兵不动,实则暗流汹涌。袁绍(主角)采纳了“持重”之策,并未急于发动总攻,而是下令各部加紧磨合,整训士卒,同时派出大量斥候,如同无数触角,深入司隶地区,严密监控董卓军的动向。粮道畅通,器械补充,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展现出一支强大军队应有的纪律与耐心。
然而,这种“耐心”却让一部分人感到焦躁。
“盟主!连日来我军秣马厉兵,士气正盛,为何仍不进军?”曹操几乎是每日必至中军大帐,言辞一次比一次急切,“探马回报,董卓在洛阳日日搜刮,驱赶士民,其迁都之意已昭然若揭!若待其将朝廷、百姓尽数迁往长安,凭借潼关之险,则我等纵有百万大军,亦难撼动分毫!届时,我等在此会盟,岂不成了天下笑柄?”
他的担忧不无道理,帐内如鲍信等将领也微微颔首。刘岱、孔伷等人虽不言,但目光中也带着探询。
袁绍端坐主位,神色平静如水。他轻轻放下手中一份来自河内郡的粮草调度文书,目光扫过曹操因激动而略显潮红的面庞,缓缓开口:“孟德稍安勿躁。董卓迁都,正在我预料之中。”
此言一出,帐内顿时一静。连曹操都愣了一下。
“哦?盟主早已料到?”刘岱忍不住问道。
袁绍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将目光投向身旁的沮授。沮授会意,起身走到悬挂的巨幅地图前,从容道:“曹将军、刘使君,诸位请看。董卓本性残暴而多疑,其根基在西凉,挟持天子于洛阳,本就如同无根之萍。今我关东联军数十万汇聚酸枣,声势浩大,其心中岂能不惧?留在洛阳,便需同时面对我联军兵锋与可能来自并州白波贼、乃至西凉韩遂、马腾的威胁,三面受敌,智者不为。”
他顿了顿,手指点向长安:“反之,迁都长安,则可退守潼关、函谷天险,背靠其凉州根基,整合雍凉之力。此乃‘断尾求生’,亦是‘龟缩固守’之策。故而,迁都,非是其强势,恰是其虚弱与恐惧之表现!”
田丰冷声补充:“且其迁都,必行劫掠之事,尽失司隶民心。此乃自绝于天下,我军正可借此,进一步彰显正义,鼓舞士气。”
袁绍这才接口,声音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沉稳:“故而,董卓迁都,非但我军不应阻拦,反而应……促其早行。”
“促其早行?”曹操眉头紧锁,不解其意。
“然也。”袁绍嘴角勾起一丝冷冽的弧度,“他若死守洛阳,我军虽众,攻坚之下,伤亡必巨。他若仓皇西窜,则军心涣散,队伍冗长,破绽百出。届时,或截击,或迫降,或趁势收复洛阳,皆由我主动。此乃以逸待劳,不战而屈人之兵之上策。”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曹操:“孟德,为将者,岂能只逞一时之勇?须知,不战而逼退二十万西凉铁骑,光复旧都,此等功业,岂不比尸山血海的攻城战,更能震慑天下,更能彰显我联军之威?”
曹操张了张嘴,一时竟无言以对。他不得不承认,袁绍(或者说其麾下谋士)的眼光,确实比他更为长远,格局更为宏大。这种将军事、政治、人心综合考量的战略,让他深感震撼,同时也有一股寒意自心底升起——袁本初,已非昔日洛阳城中那个与他一同飞鹰走狗的贵公子了。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许攸手持一封密报,脸上带着难以抑制的兴奋,快步走入,甚至忘了行礼,直接对袁绍道:“主公!长安急报!鱼儿,要入网了!”
与此同时,洛阳,相国府。
往日的繁华与威严早已被一种末日般的恐慌所取代。府内,董卓如同一头被困的暴熊,焦躁地来回踱步,肥胖的身躯将名贵的地毯踩得凌乱不堪。李儒、牛辅、李傕、郭汜等心腹将领谋臣肃立一旁,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
“废物!都是一群废物!”董卓猛地将案几上的玉镇纸扫落在地,发出刺耳的碎裂声,“关东群鼠,安敢如此欺我!还有那韩遂、马腾,竟也敢在此时蠢蠢欲动!还有白波贼!都该死!全都该死!”
李儒等他发泄稍停,才上前一步,声音低沉而清晰:“岳父大人,如今局势,已不容犹豫。袁绍拥兵数十万于酸枣,其势已成。洛阳四面受敌,无险可守。为今之计,唯有西迁长安,据崤函之固,拥雍凉之众,以观时变。待关东联军内部生乱,或其粮尽自退,再图东出,方为上策。”
董卓喘着粗气,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李儒:“迁都?你说得轻巧!这洛阳城的繁华,这皇宫的珍宝,还有这满城的富户……难道都要留给袁绍那小儿不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