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焦土之上,联军内部的纷争与曹操兵败的阴霾尚未散去,一种停滞与迷茫的气氛开始如同瘟疫般在诸侯营垒中蔓延。除了孙坚仍在兢兢业业地扫荡周边,试图寻找西进的机会,以及袁术在暗中经营自己的势力、卡控粮道外,大多数诸侯,如刘岱、孔伷、张邈等,似乎已然满足于“光复旧都”的虚名,开始热衷于在废墟中划分势力范围,或是忙着向各自背后的州郡传递“捷报”,争功诿过。
中军大帐内,炭火噼啪作响,驱散着深秋的寒意。袁绍(主角)并未像其他人那样陷入短视的狂欢或内耗,他的目光,早已越过洛阳的残垣断壁,投向了更深远的地方。
“主公,近日各营动向,愈发不堪。”田丰语气冷硬,带着一丝不屑,“刘岱欲表其麾下为‘洛阳尹’,孔伷则忙着搜罗前朝典籍残片以充门面,张邈兄弟更与公孙度使者往来密切……皆无西进讨贼之真心!”
沮授微微颔首,补充道:“此乃意料之中。联军本为利合,今董卓西遁,紧迫之感已失,内部矛盾自然凸显。然于我冀州而言,此却未必是坏事。”
袁绍抬起眼,看向沮授:“公与有何见解?”
“主公,”沮授目光深邃,“争夺天下,非仅凭疆场刀兵。兵马钱粮固是根本,然人才,尤其是治国安邦、运筹帷幄之才,更是重中之重。如今联军滞留洛阳,目光短浅者只盯着眼前尺寸之地,而主公,正可借此间隙,行高瞻远瞩之事。”
“哦?”袁绍身体微微前倾,“人才……公与所指是?”
“颍川。”沮授轻轻吐出两个字。
帐内顿时一静。颍川郡,地处中原腹心,自东汉以来,便是名士辈出、冠盖云集之地,堪称天下智士的渊薮。若能得颍川士人之心,其意义不亚于攻取一座雄城。
郭图此时亦出言,他出身颍川,对此地士族极为熟悉:“公与先生所言极是!颍川多名士,若能得其归附,则天下智谋之士,必望风而影从。如今董卓肆虐,颍川地处四战之地,士人惶惶,正需一位明主庇佑。主公四世三公,海内人望,又新破公孙,威震河北,正是颍川士子心中所向!”
许攸却嘿嘿一笑,带着几分现实考量:“颍川士人眼光极高,且多与汝南、南阳大族联姻,关系盘根错节。袁公路(袁术)亦在极力拉拢,恐非易与。”
袁绍的手指在案几上轻轻敲击,他明白沮授和郭图的意思。吸纳颍川人才,不仅能极大增强自身智囊团的厚度和广度,更能向天下士人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他袁本初,才是值得托付的雄主。这步棋,关乎长远大计。
“颍川……荀、陈、钟、李……”袁绍沉吟着,目光最终锁定在一个名字上,“荀谌荀友若。” 他记得此人,乃是荀彧之兄,虽名声不及其弟荀彧、荀衍显赫,但亦以清雅有谋略着称,在颍川士林中颇有声望,且其性格似乎不似其弟那般执着于汉室正统,更重实务与家族延续。
“友若先生确为上佳之选。”郭图立刻接口,“其才足可为谋主,且若能招徕荀谌,则颍川荀氏态度可知,其余各家,必受影响。”
“然则,如何能令荀友若北上?”田丰提出问题关键,“颍川目前尚在董卓势力影响边缘,其地士人多在观望。需得一能言善辩、熟知颍川情势,且能代表主公诚意之人前往。”
众人的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郭图。
郭图精神一振,知道这是立功和巩固地位的大好机会,立刻拱手:“主公,图不才,愿凭三寸之舌,为主公说动荀友若来投!”
袁绍看着郭图,又看了看沮授和田丰,见二人微微颔首,知郭图确是合适人选。他沉声道:“好!便劳烦公则走这一趟。然,空口白牙,恐难取信。你携我亲笔书信前往,信中不必空谈大义,需陈明三点。”
他站起身,踱步而言,思路清晰:“其一,言明我冀州现状,破公孙,抚流民,清吏治,非止兵强,更在政通人和,有容人之量,用人之明。其二,指出颍川危局,董卓虽退,然其部将徐荣、吕布等盘踞司隶,李傕、郭汜亦可能东出,颍川无险可守,终非久安之地。其三,许之以位,我可表奏其为骑都尉,参大将军军事,待之以师友之礼,使其才学能得施展。”
这番交代,既有实力展示,又有形势分析,更有诚意承诺,可谓面面俱到。
“主公英明!图必不负所托!”郭图深深一揖,信心倍增。
数日后,郭图带着袁绍的亲笔信和丰厚的礼物,仅带少量精锐护卫,悄然离开洛阳,南下颍川。此行极为隐秘,甚至连近在咫尺的袁术都未曾察觉。
颍川阳翟,荀氏宅邸。
相较于北方洛阳的残破与紧张,阳翟城内似乎还保留着一份乱世中难得的宁静。但这份宁静之下,是士族们内心的焦虑与彷徨。董卓的暴行早已传遍天下,谁也不知那西凉军的铁蹄何时会再次踏临这片文风鼎盛之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