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配则更注重法度与根本,他沉声道:“正南(审配字)唯强调一点:后勤乃大军命脉!无论采用何策,粮道安全,重于泰山!黎阳至官渡之粮道,需遣重将(如韩猛)护卫,并设烽燧预警,绝不可被曹军小股部队所乘。至于内部,配镇守邺城,必保四州安稳,绝无内乱之虞!”他的保证,为前线的谋划提供了最坚实的后盾。
逢纪则多是附和袁绍,察言观色,不多做激烈争论。
所有文臣的韬略已尽数铺陈于案前。沙盘周围,陷入了短暂的寂静。沮授的持重、田丰的激进、荀攸的奇正、程昱的料敌、许攸的用间、郭图的迎合、审配的保障……种种策略,利弊交织,如同一张错综复杂的网。
袁绍背负双手,在沙盘前缓缓踱步。他的目光深邃,掠过黄河,掠过官渡,仿佛已看到了南岸那个老对手的身影。室内只有他沉稳的脚步声和烛火偶尔爆开的噼啪声。
他需要做出抉择。这个抉择,将决定河北十万精锐的命运,乃至整个天下的走向。
良久,他停下脚步,重新坐回主位,威严的目光扫过全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诸君之论,皆乃金玉良言,使吾受益匪浅。”袁绍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然,用兵之道,在于因地制略,因势利导。我军既占绝对优势,便当以堂堂正正之师,碾压一切魑魅魍魉!”
他首先看向沮授:“监军‘以正合,持久制胜’之方略,深得吾心!此为我军南下之根本国策,不容动摇。主力渡河后,便依此策,构筑联营,深沟高垒,将曹操主力困死于官渡!”
此言一出,沮授面色平静,田丰则欲言又止,终化为一声无声的叹息。
随即,他目光转向荀攸:“然,公达‘出奇兵迂回,搅乱其后’之谋,亦为神来之笔!正奇相佐,方为完策。此偏师统帅……”他略一沉吟,目光扫过诸将,“待青州方向麴义、徐晃动后,视情况再定。”
接着,他肯定了程昱的预见:“仲德(程昱字)所言外部威胁,不可不防。即刻遣使荆州、江东,务必稳住刘表、孙策。内部细作之事,由子远(许攸字)负责。”
最后,他一锤定音:“进军步骤,便依先前所定:青州侧击为先导,先锋巩固黎阳为根基,主力随后渡河,进逼官渡!檄文即刻传发天下,刘备既愿为偏师,便允其所请,令其伺机而动!”
“诺!”众文武齐声应道,声震屋瓦。
袁绍的最终决策,看似博采众长,实则核心采纳了沮授的持久战主体框架,并有限度地吸收了荀攸的奇兵策略,而将田丰的速胜论、郭图的盲目乐观基本排除。这是一个符合他性格和实力优势的、看似最为稳妥的决策。
然而,在他志得意满的目光深处,或许忽略了一些东西——他忽略了田丰关于“士气”和“生变”的警告,低估了曹操在绝境中的韧性与用奇能力,也高估了自己对那支庞大而复杂的军队如臂使指的掌控力。
庙算已毕,胜机似乎已然在握。庞大的战争机器,终于彻底明确了方向,开始沿着既定的轨道,发出隆隆巨响,向着黄河以南,碾轧而去。
这场决定中原命运的“庙算”,在邺城的密室里落下帷幕,而真正的铁血交锋,即将在名为官渡的战场上,上演。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