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八年冬,十二月乙丑,晋阳城内外银装素裹。
刺史府正殿内,炭火噼啪作响,袁绍端坐主位,文武分列两侧。连日征战在他眉宇间刻下疲惫,但那双锐利的眼睛依然炯炯有神。
诸公,袁绍环视殿内,并州已定,匈奴败退,本王意即日班师回朝。然朔方、司隶两处,尚需得力之人处置。
话音刚落,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一名满身覆雪的传令兵踉跄而入,单膝跪地:八百里加急!田豫将军在返回朔方途中遭遇匈奴主力伏击,损失惨重,现退守云中城!
殿内顿时哗然。袁绍接过军报,越看脸色越是阴沉:匈奴败而不退,竟敢在归途设伏!田国让现在情况如何?
传令兵喘息着回禀:田将军身先士卒,虽中流矢仍力战不退,现与三千残兵困守孤城。匈奴左谷蠡王率八千骑兵将云中围得水泄不通!
郭嘉轻咳一声,出列道:殿下,此乃匈奴困兽之斗。呼厨泉新败,必欲取一胜以振军心。若不速救,恐朔方得而复失。
袁绍当机立断,声音铿锵:张辽、高顺、田丰!
末将(臣)在!三人齐步出列。
命你三人率八千精兵,即刻北上救援。务必要解云中之围,肃清匈奴残部!
这时,袁熙出列,躬身请命:父王,儿臣不愿即刻返京,愿随钟繇先生前往司隶,学习安民理政之道。
袁绍略作沉吟,看向一旁的钟繇:元常意下如何?
钟繇躬身:二公子聪慧好学,臣愿悉心教导。
袁绍又对乐进、辛评道,你二人随行护卫,助钟繇安定司隶。
安排已定,袁绍轻叹一声:本王离京日久,恐许都生变。明日便启程返京。
次日黎明,晋阳城外三路兵马整装待发。
北线,张辽率领的征讨军阵容严整。高顺的陷阵营位列前锋,重甲在晨光中泛着寒光。田丰的谋士团队也已准备就绪,几辆马车载着兵书战策随行。
文远,袁绍亲自为张辽系紧披风,此去朔方,不仅要解云中之围,更要彻底肃清匈奴残部。田国让就托付与你了。
张辽抱拳:末将必不辱命!
与此同时,钟繇的司隶使团则显得格外精简。除了必要的五百护卫,多是文吏书佐。袁熙换下戎装,身着青色儒衫,正在与辛评核对文书。
乐进检查完防务,忍不住问道:钟公,司隶局势未明,为何不多带兵马?
钟繇抚须微笑:文谦有所不知。司隶经历多年战乱,百姓厌战。若大军压境,反显我无诚意。
袁熙接口道:乐将军,钟先生这是要以德服人。司隶历经董卓、李傕之乱,如今最需要的是休养生息。
南下的队伍轻装简从,与北征军的金戈铁马形成鲜明对比。
袁绍站在城楼上,目送三路兵马各奔前程,这才在许褚的护卫下踏上归程。
马车内,袁绍闭目养神,心中却思绪万千。
奉孝,袁绍忽然开口,本王将显奕留在司隶,是否太过冒险?
郭嘉轻咳道:二公子年已及冠,正当历练。有钟元常这等大儒教导,乐文谦这等猛将护卫,必能有所成。
行程第五日,北线捷报传来:张辽大破匈奴,解云中之围,歼敌四千,缴获战马两千余匹。
袁绍展颜一笑,文远果然不负本王所望。
但随即他又蹙起眉头:为何没有司隶的消息?元常他们已去了半月,竟音信全无。
荀谌劝慰道:殿下勿忧。钟元常老成持重,必是稳扎稳打。
袁绍却不以为然:司隶势力错综复杂,张琰、杨奉等人各怀异心,万一...
他没有说下去,但忧虑之情溢于言表。
此时的司隶,钟繇一行人果然遇到了麻烦。
河东郡安邑城外,使团被拦在城下。郡守王邑站在城头,态度恭敬却坚决:钟公见谅,非是王某不愿相迎,实在是城中狭小,恐难容纳大军。
钟繇不以为意,只带袁熙、辛评及十名亲随入城。当夜宴席上,他绝口不提军政,反而与王邑畅谈经学,品评河东名胜。
袁熙心中焦急,趁更衣时向辛评请教:辛先生,王邑明显心存疑虑,为何钟先生不急不躁?
辛评微笑道:二公子有所不知。王邑乃是当世大儒,最重名节。若直接劝降,反伤其颜面。钟公这是先结其心,后图其事。
果然,三日相处,王邑为钟繇的学识气度所折服。第四日清晨,他主动献上河东郡户籍图册,慨然道:钟公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河东愿归顺晋王,只求善待百姓。
而在北方,战事更加激烈。张辽大军抵达云中地界时,田丰仔细观察地形,向张辽献策:将军,匈奴围城多日,必生懈怠。可趁夜突袭,内外夹击。
当夜子时,张辽将兵马分为三路。高顺率陷阵营直取敌营中军,张辽自领主力在外接应,田丰则指挥弓弩手占据制高点。
陷阵之志,有死无生!高顺一马当先,八百陷阵营如利剑出鞘,直插匈奴大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喜欢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请大家收藏:(m.20xs.org)开局附身袁绍:我的五虎将不对劲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