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斯·多斯拉克的晨光,第一次穿透帐篷时,照见的不是挥鞭的战士,而是卓戈·卡奥指尖下的奇异符号。
他跪在铺开的羊皮上,用烧黑的木炭勾勒着线条——那是融合了深渊符文与多斯拉克口语发音的全新文字。十年前,当他刚完成魂种寄生时,便意识到这个民族的致命缺陷:没有文字,所有知识都靠口耳相传,像风中的沙砾,既易流失,又难沉淀。
“圣卡奥,您在画什么?”莫拉拄着拐杖走近,看着那些扭曲却有序的符号,眼中满是困惑。多斯拉克人视书写为“弱者的把戏”,真正的战士只相信马背上的荣耀。
卓戈没有抬头,木炭在羊皮上划出沙沙的声响:“这是‘字’,能把话钉在皮上,传给十年后的孩子。”他画出一个类似蛇形的符号,“这个念‘卓’,是我的名字。”又画了个奔跑的马形,“这个念‘马’,是我们的翅膀。”
莫拉的手指轻轻拂过符号,突然浑身一颤——她仿佛看到无数声音钻进符号里,变成了不会消失的回声。这是卓戈有意为之,在文字中注入了一丝深渊能量,让接触者能直观感受到“记录”的魔力。
“教我。”老妪的声音带着敬畏,她突然明白,这或许比预言更能守护多斯拉克的未来。
一、文字燎原,智火初燃
三个月后,维斯·多斯拉克的神庙旁,建起了第一座“字屋”。
卓戈坐在高台之上,三百名选出来的少年少女跪在下方,他们是各卡拉萨的质子,也是第一批“识字者”。卓戈手中的木炭笔换成了青铜刀,在木牌上刻下符号:“人、马、草、水……”
他的教学方法简单粗暴,却带着深渊式的高效:每个符号都对应着具体的事物,刻完木牌就带孩子们去草原上指认;写错的人要抄写百遍,直到符号像烙印般刻进脑海;最聪明的孩子会得到奖励——一块掺了深渊能量的奶饼,能让思维更敏锐。
“为什么要学这些?”一个来自黑血卡拉萨的少年忍不住问,他的父亲死于卓戈的决斗,眼中藏着不甘。
卓戈放下青铜刀,走到少年面前,用刀在地上刻了个“血”字,又刻了个“仇”字:“你父亲的名字,我可以刻在石上,让所有人记住;你若想变强,字里藏着比阿斯塔波长鞭更厉害的武器。”
少年愣住了,他从未想过,那些奇怪的符号能与“变强”扯上关系。
卓戈没有多言,转身在木牌上刻下新的符号:“算、数、量、衡。”这是他从人类记忆中提取的数学基础,能让多斯拉克人学会计算战利品、分配粮草,而不是靠拳头争抢。
文字的传播速度远超预期。孩子们将木牌带回各自的卡拉萨,战士们起初嗤之以鼻,却在看到用文字记录的牧马数量、伤口处理方法时,渐渐收起了轻视。一个曾因分不清草药而毒死十匹战马的牧马人,捧着写有“毒草图谱”的羊皮卷,对着字屋的方向磕了三个头。
一年后,卓戈下令将所有多斯拉克的传说、战技、草药知识都刻在神庙的石墙上——那面墙后来被称为“智慧之壁”,最长的一段记载着他改良的“战马饲养法”,详细到每天喂多少草料、何时饮水、如何处理蹄伤。
莫拉站在石墙前,抚摸着那些凹凸不平的符号,突然老泪纵横:“世界之母在上,我们终于有了不会被风吹走的话。”
卓戈看着这一切,灵魂种子中属于人类的那部分感到了一丝满足,而深渊的本能则在计算:文字让信息传递效率提升了三倍,部落冲突减少了四成,这意味着能节省更多力量用于扩张。更重要的是,当人们对着“智慧之壁”祈祷时,他能感觉到一股微弱却纯粹的能量汇入体内——那是信仰,对知识的信仰。
二、牧法革新,草原丰饶
多斯拉克海的雨季,历来是草原的噩梦。
泥泞的土地让战马难以奔驰,腐烂的牧草让牛羊成片死去,战士们只能靠劫掠绿洲续命。但这一年,红荒原上却出现了不一样的景象:
一片片用木栅栏围起来的“草圈”里,牧草长得比别处高半尺,即使在雨中也保持着青绿;圈养的牛羊被分成小群,每头都戴着刻有符号的木牌,记录着年龄、健康状况;甚至有战士在挖掘“水渠”,将山上的雨水引到草圈里。
这是卓戈推行的“圈牧法”。他从记忆中提取了人类游牧民族的经验,结合多斯拉克海的气候,创造出适合草原的养殖体系:雨季前储备干草,用木栅栏防止牲畜乱啃,用文字记录每群牲畜的生长周期。
“圣卡奥疯了!”最先反对的是老派战士,“多斯拉克的马就该在草原上狂奔,哪能关在笼子里?”
卓戈没有争辩,只是带着他们去看对比:自由放牧的牛群瘦了三成,病死了五分之一;而圈养的牛群不仅没掉膘,还生下了健康的牛犊。
“草原是母亲,但母亲也会累。”卓戈站在草圈前,声音传遍整个卡拉萨,“我们要学的不是掠夺,是让母亲年年都有奶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喜欢从邪神开始的旅途请大家收藏:(m.20xs.org)从邪神开始的旅途20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